《管理学原理》为推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下面简称“质量工程”)。这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在新时期实施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本科教学改革举措。“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课程建设,着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为满足本科层次经济类、管理类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有特色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迫切需要普通本科院校经管类教学部门开展深度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值得庆幸的是,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协调组织召开了普通本科院校经管院系的院长(主任)联席会议,就教学、科研、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为推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下面简称“质量工程”)。这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在新时期实施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本科教学改革举措。“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课程建设,着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为满足本科层次经济类、管理类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有特色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迫切需要普通本科院校经管类教学部门开展深度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值得庆幸的是,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协调组织召开了普通本科院校经管院系的院长(主任)联席会议,就教学、科研、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为了切实推进“质量工程”,第一次联席会议将“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作为讨论、落实的重点。与会同志对普通本科的教材内容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目前各高校使用的教材存在实用性和实践性不强、针对性不够等问题,需要编写一套高质量的普通本科教材,以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体系,有利于普通本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充分的研讨和沟通,会议一致同意,共同打造切合教育改革潮流、深刻理解和把握普通本科教育内涵特征、贴近教学需求的高质量的2l世纪普通高等院校系列规划教材。
鉴于此,本编委会与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合作,组织了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成都大学管理学院、成都大学经济政法学院、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攀枝花学院经管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佛山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院校的老师共同编写本系列规划教材。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节 管理的定义与特性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
第三节 管理者
第四节 管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第二节 现代管理思想
第三节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理与环境
第一节 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管理
第三节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第一节 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管理的基本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决策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与类型
第二节 决策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决策的过程
第四节 决策的方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计划
第一节 计划的定义与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第三节 战略性计划
第四节 计划的过程
第五节 计划的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组织
第一节 组织概述
第二节 组织设计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
第四节 职权配置
第五节 组织变革
第六节 组织文化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领导
第一节 领导本质
第二节 领导理论
第三节 领导风格
第四节 领导艺术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激励
第一节 行为与激励
第二节 激励理论
第三节 激励实务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沟通
第一节 沟通与沟通过程
第二节 沟通的类型
第三节 沟通的障碍及其控制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控制
第一节 控制的定义和类型
第二节 控制的原则和过程
第三节 控制对象与控制方法
第四节 有效控制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创新
第一节 创新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第二节 创新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企业文化创新
本章小结
管理活动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它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通过管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才能有目的、有秩序地进行。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共存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小至家庭、学校、企业组织,大至国家、社会,都与管理息息相关。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积淀,都是人类管理实践的产物。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等伟大的古代建筑工程都证明:在几千年前人类已能组织、指挥、协调数万乃至数十万人的劳动,能历时多年完成计划周密的宏大工程,这些都是人类管理实践活动的骄傲。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思想既表明了管理由近及远的层次,也说明了管理的领域范围,小至个人,大到国家,都需要管理。同样,在文明发源地的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文明古国中,管理在文化、生产、法律、军事、科技、建筑、艺术等许多方面也有着光辉的实践。
管理活动的出现促使人们不断地总结经验,初步形成了一些零散的管理思想。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现代工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工商企业的大量发展,管理开始在西方被普遍地重视和系统地研究。随着管理思想不断被提炼、概括和升华为较成熟、系统化的管理理论,管理学科随之产生,其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管理的重要性。如有人把管理看做是工业化的催化剂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将其同土地、劳动和资本并列成为社会的“四种经济资源”,或者将其同人类、物力、财力和信息一起构成组织的“五大生产要素”。还有的人则把管理、技术和人才的关系比喻为“两个轮子一根轴”。不管其具体说法如何,管理的好坏是决定一个组织的实力和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