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太阳被人围观(诗歌气势恢宏,意境深邃,可以读到旁征博引的乐趣和善于发现的哲思) 《太阳被人围观》分为六缉:《走马昆仑看朝霞》《迎春门前听春雷》《遍植草木驭光行》《万顷波涛眼底过》《岭上白云树上星》《昨夜星辰昨夜风》,共一百零三首(组)诗歌。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丰富的地域色彩,充满着对故乡风物和各地人文的深情讴歌,抒发了对祖国大好山河和灿烂文明的挚爱之心。 《太阳被人围观》的诗歌整体格调是激越温暖、昂扬向上,富有生活温度与生命质感,反映了诗人的乐观豁达和对生命的终极思考。读者从诗歌中可以读到气势的恢弘,又可以读到意境的深邃,还可以读到旁征博引的乐趣和善于发现的哲思。 吴重生的诗歌整体格调是激越温暖、昂扬向上的,光明是他的诗歌底色。在诗歌文体方面,吴重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读他的诗作,既可以读到气势的恢宏,又可以读到意境的深邃,还可以读到旁征博引的乐趣和善于发现的哲思。他的诗是内敛而深刻的,每一首诗里都藏着一个不一样的吴重生。 诗人、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名誉院长 谢冕 序一 2006 年七八月间,吴重生随浙江省作家采风团赴新疆采风,当时我刚好在乌鲁木齐,我们一见如故。我为他题写了穿越冰达坂几个字,勉励他要努力穿越诗歌的冰达坂。 七年后,重生调北京工作,我与他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我与他曾多次一起参加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举办的诗歌活动。有时候活动结束得晚,重生就主动开车送我回昌平寓所。一路上我们聊人生,聊诗歌,话题广泛。2017 年,他的女儿考上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我们之间有了一层新的缘分。 2020 年6 月7 日,中国青年出版社在雍和书庭举办吴重生诗歌作品分享会,我应邀参加,并发表了感言。那天天气晴朗,我们以吴重生诗歌的名义相聚,朋友们久别重逢,分外高兴。其实岂止是久别重逢,简直是恍如隔世!我们都经历了一场新冠病毒带来的冲击。庚子年的春天,北京很奇怪,一场雪下完又一场雪,而且雪下得很大。诗人吴重生用深情的诗句,向医护工作者致敬:十岁那年我曾经溺亡/ 如今,我用颤抖的手指/ 试图打开那个叫武汉的月光宝盒/ 我会在盒子里看到你们吗/ 我每天都掏出钢笔想要写点什么/ 想用笔尖触碰你们白晶晶的铠甲。诗人用这些意象一支白蜡烛的横断面以及从南到北……漫天飞洒的白,为我们概括了一个特殊的、难忘的年月。 有的人不在了,更多的人活着,诗歌和散文活着,文学和艺术活着。阅读吴重生接连问世的诗歌作品,就证明我们都活着。捕云也好,捕星也好,诗人和文学家、艺术家是用天上的云彩来装扮我们的生活,是用天上的星光来温暖我们的心灵,用诗歌和文学来温暖我们,安慰我们。 吴重生的诗写得好,散文也写得不错。这得益于他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我曾应邀去过吴重生的家乡浙江浦江,那是一个山清水秀、文风鼎盛的地方。这本《太阳被人围观》的诗集里有很多描写他家乡的内容。他的大境界得益于乡风的熏陶和家族的传承,他的乐观豁达和对生命的终极思考得益于他星空下赶路人的人生定位。他的作品之所以充满温度与生命质感,是因为他在行走中指山为证,与云同行。他本身就是一条河流,在流动中与千万条河流相遇,交融;他的诗如桂兰,似菊梅,不择地而自芳。 吴重生的诗歌整体格调是激越温暖、昂扬向上的,光明是他的诗歌底色。在诗歌文体方面,吴重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读他的诗作,既可以读到气势的恢宏,又可以读到意境的深邃,还可以读到旁征博引的乐趣和善于发现的哲思。他的诗是内敛而深刻的,每一首诗里都藏着一个不一样的吴重生。 诗的太阳之所以被人围观,是因为它的光是柔和而可爱、美丽且温暖的。借用吴重生的一句诗敬告读者诸君我们用心中的光温暖彼此。 谢 冕 2022 年5 月19 日于昌平,时年九十 序二 脚步正大光明,走过祖国的大地,光线穿透了南北,消融了丘陵、平原和雪山,天和地互为上合下。在暮春杭州隐隐的花香中,我一口气读完了吴重生老师即将付梓的新诗集《太阳被人围观》,这股感受如舞台上的一束追光,明明白白地打在我额头上。 从第一辑《走马昆仑看朝霞》中的第一首《我总是把太仓读成海仓(组诗)》到第六辑《昨夜星辰昨夜风》中最后一首《雨水直接把北京浇灌成江南》, 我仿佛化身为一个脚劲十足的少年夸父,从东海跑到西昆仑,从江南的木杖滑入北方的大雨滂沱……在太仓把整个东海读作人类的行囊,海拔两千多米的戛洒是从梦境中切割出一块桃花源,厦门人身材如南方春天里的紫燕……在一本诗集里行千里路,吴重生老师既践行了自己以文视通万里的创作观,同时其挚爱大好山河和灿烂文明的爱国之心也表露无遗。 而且,其笔法传承了中国传统诗画中独特的空间感,总计一百零三首(组)诗歌中,超过九成有明确的地标所指,表现出以下特点:首先,以全画幅讲述空间中的景。比如《乐至的选择题》,乐至是七彩的,油菜花里的蜜蜂、山脚下的天池、等待降雪的梅岭……风景、历史和故事都铺呈在一幅乐至画卷上,大、满、写实。其次,诗中意象情境多以平面化来网罗住人间的景与情。乡路啊/让我握紧你手心的乡愁绿色恣意纵横/它们为万里晴空写下译文千年老墙会说话/发黄的诗卷里收藏着繁星以诗叙事是祖先对子孙的开示/做这牌匾的木头取自深山……乡路与手心的乡愁、绿色恣意纵横与译文、藏繁星的诗卷、家族开示的牌匾取自深山的木头,吴老师总是青睐取三维世界里一组对立统一的情景意象,左右手一抓,揉成一个团,抚为乡路译文诗卷这些平面,和古人的窗含西岭千秋雪一脉相承。最后,整本诗集风格上大小情势统一。哪怕只是浏览一下目录,或读个两三首,都能感受到诗人目光所及之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推天地为一面纸,甩山水为千万点。天地万物,可大可小,可上可下,空间不空,满即是空。 这种底色和他的个人史相关吗?改革开放四十年,70 后基本踩上了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物质匮乏、社会变动、信仰震荡、时代红利等一一迎面而来,又一一迎刃而解。吴重生老师,刚好出生于70 年代初期。他从浙江腹地浦江的耕读之家,走到历史和未来同样精彩的杭州,再到祖国的心脏北京,成为记者、诗人、教授、出版人,是名副其实的美好生活的奋斗者、讴歌者、分享者。眼中有光的少年随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一路逐梦远航,成为国家中坚70 后中的一员。这一代人,集体主义意识更强,在变化中更务实,奋进时更相信自己,社会议题上更中立,对未来更具饥饿感。有些烙印,我们可以从《太阳被人围观》这本诗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关键词里窥见一二。 其中一个关键词是青色。题目里有《白雪是青色春雷的引信》,诗行有戴上长江边这片青色的天空就像党史里那一棵文韬武略的松树/从梅岭长出青色的枝条他们如风般的脚步/带走了/这座大山青色的一部分青色而高远的天空/涤荡了无边的云海这是一个寻常的窗外/青色山脉正在向远处延伸等。歌中唱道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一抹青色瓷是不是可以代表CHINA 的文明史?在吴老师的故乡浙江就有龙泉青瓷,它在定都杭州的南宋时期达到鼎盛。对他来说,青色的天空会不会是历史的长空,青色的枝条会不会是新生的希望,带走了/这座大山青色的一部分是不是带走了一个民族的田园牧歌,青色山脉正在向远处延伸是不是从过去向未来的延伸?我大胆猜测,吴老师诗中的青色朝向过去,是能烧出天青色的故土,是曾满怀生机和温情的乡村童话。 另外的关键词是谜,诗集中谜面和谜底等反复出现。和前面对应,我大胆猜测,谜朝向现在和未来,触摸着一个当代人和时代下人海中的隐秘而强烈的共振通道。让巨石阵和仙华山一并留下吧/这个古老的谜/永远不要开启美食街是一个巨大的谜语/在阳光的罅隙里/请让我清点岁月的馈赠玻璃栈道搭建的谜语/像极了刚刚过去了的/那个多汁的春天翠鸟停留的地方/就是我交付给你的/壮阔未来的谜面……世界局势又一次强烈澎湃,我国发展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个体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在当下这个节点谁不是停在谜面上的一只翠鸟?长短句的背后,70 后或许正在和我们一起见证他们曾在青春期历经的滚滚巨浪。我甚至隐约感觉吴重生老师把自己作为一个猎物,投身时代人海,同时又作为一个叫作船长的猎人去追捕这个猎物。围猎的方式是古老的/我的心情成为唯一的猎物……壮阔的尘世追赶着少年!他以保守的姿态和对未来的期待来静候这个谜底,渴望在矛盾的重逢中,完成一种回归,太阳和月亮接壤两座山峦的重逢大地就是天空。 这些或明或暗的星火,在这首《在天上挖一口井》中聚为一颗太阳,神与物游,物我相忘。在天上挖一口井/用来汲取满天的云白和天蓝/其实,人世间所有的井都高耸入云……如果水井是烟囱的前身/那么从地底里冒出的清泉就是白云/与井水时时照面的童年就是飞鸟……我梦想能在天上挖一口井/存储关于人类文明的所有记忆。诗人把自我代入物,以物我相融的心灵之窗体察世界。蓝天,总是在汲水的瞬间被打碎炊烟被压缩成历史的印记,烟囱在鸟的眼里也许就是一棵树,砖石砌成的井壁是可见不可读的旧时书……逐字逐行沉浸于一种魔幻现实中,这牢牢地攫住了我。对历史的关切、对土地的深爱、对生活的沉思幻化为一缕细腻的清风缓缓地吹拂在心头,带来的却是浩大在脑海中激荡。在我看来,这明明就是一只鸟从农业文明飞到了工业文明,烟囱曾是骄傲的地标,烟囱代表曾辉煌过并正被信息时代取代的工业时代,水井的低调、内敛/一如我久经风霜的母亲,水井代表退出历史主角的农业时代。江水一直在流,我一直在天上飘,这只鸟聆听水井和烟囱的对唱,最后借着自己的歌喉,站在世上的两处清静之地烟囱高处和水井深处,默默唱出自己的听闻。这首诗在意象、语言、情感、思考上均做到了高度凝练。同时,在这首诗里,诗人超越了个人和时代的审美意趣,能让各类读者获得普遍的共鸣,可谓经典之作。 同样精彩的还有诗集同名诗歌,第四辑《万顷波涛眼底过》中的《太阳被人围观》。人无名不立, 事无名不成,名字一般都有特别的含义。据吴老师讲,诗集的名字听了他即将远赴国外留学的女儿的建议。在这首诗里,太阳可以不在被人仰望的天上,可以是地上被围观的一堆枯草,人可以跃升高空,目光成为太阳的燃料。化为太阳的诗人看到很多时候/人类习惯用色彩来划分/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疆域,但是太阳与这一堆枯草之间/有着隐秘的关联/它们彼此交融,并且问候。这颗人格化、人文化的太阳可以看到一切生灵间的差异,也可以化为一切生灵,和一切生灵相融。The Sun, the world, the dream !同一颗太阳下,同属一个世界,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这首诗体现出了人类精神的实质和世界的普遍价值观。这让我想起西方的塔罗牌,里面有一张太阳。它是世界的能量之源,代表成功与喜悦,有着最纯真的快乐和满足,拥有洞察一切真相的能力。在这张牌里,成功和失败都不代表着结束,世界是要继续前进还是止步不前,太阳给出了一个选择,等着人们自己决定。这首诗就是整本诗集的太阳牌,崇尚初心、交互、相融、开拓。 最后,我也学吴老师在《太阳被人围观》里做一次神与物游吧。用千里目把天地碾展为一张素纸,历史用青色,现在和未来用黑色谜面和白色谜底,勾画其上,梦想花开,星星碎了一地,碎为万水千山。万物有灵,素纸上每一朵花、每一颗星、每一个点,给它炽热的目光 / 给它平坦的绿地,都能与太阳对视。太阳是地上的烟囱和天空中的井,一个人的影子是否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云来云往,被围观时,我们是否能坚守与太阳对视的初心,在云卷云舒中不坠青云之志,继续前进? 王 毓 2022 年5 月2 日写于钱塘江畔 跋一 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的时候,我会停下脚步,看一看重生在异乡走的路,就像一幅没有边框的巨画,向四面八方散发出一位文化行者的多彩脚印。他和山川河流对话,和日月星辰私语,用流畅的笔墨勾勒城市的灵魂、故乡的往昔,描绘风的旅程、表达云的心语。读重生的诗,顿感豪迈之气,立生进取之心。这种感觉自始至终地存在于我和重生相知三十七年的时间里! 暮春时节,收到重生发来的《太阳被人围观》诗集电子稿,胸口又被这种感觉撞了。与其说我是与太阳一起围观他的诗歌,毋宁说我是先于太阳的始围观者。 我与重生既是高中同班同学,更是心气相通的少年挚友。共同负笈于南山脚下的经历,给我们的生命镀上了一层相同的底色。在校期间,他以石间为笔名,写诗歌发表于校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俩分别在乡镇担任团委副书记、文化员,重生利用团委和文化站的阵地,创办了一份《大溪青年》油印小报,在县内一时风头无两。其间我记得他还油印了两本诗集,分别是《撷浪集》和《二十岁的纪念》。履职金华日报社之后,他的角色一直在报人和诗人之间自由转换,他的岗位从金华到省城到京城一路攀升,他写诗的高度也在不断升华。 海德格尔说过:如果人作为筑居者仅耕耘建屋,由此而羁旅在天穹下大地上,那么人并非栖居着。仅当人是在诗化地承纳尺规之意义上筑居之时,他方可使筑居为筑居。而仅当诗人出现,为人之栖居的构建、为栖居之结构而承纳尺规之时,这种本原意义的筑居才能产生。 诗人是给天地万物命名的人。而重生不仅仅在行走中给天地万物命名,同时也一刻都没有停止对自身的探究,这从《我找回昆仑山子民的身份》一诗中可以发现端倪:昆仑山代表所有关于遥远的想象/ 高寒是高贵的代名词/ 天地的外衣是五彩的/ 昆仑山脚下,春雷奔腾/ 阳光汇聚成诗歌部落。昆仑山分别有神话和地理上的存在,神话中的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第一神山,《山海经》记载的西天王母、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都源于此山;地理上的昆仑山是西部山系的主干,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至高地位。中华文化的根脉遇雪水而生发/ 它们循着河流的方向生长/以长江和黄河为枝蔓。重生把中华文化隐喻为昆仑之高远、雪水之纯洁,随母亲河开枝散叶,生生不息,灌注滋润着华夏大地。作为一位文化苦行者,重生历尽艰难苦苦寻觅一种思想的昭示、一种心灵的归属,在新疆阿拉尔腹地/ 我找回了自己昆仑山子民的身份,虽然昆仑不可见,但心中的求索答案悄然落地,而民族的自豪感、文化的认同感悄然升起! 太阳,一直是重生身上、诗中一个标志性的符号。吴思敬老师曾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称赞吴重生是致信太阳的诗人。重生的太阳情结源自哪里?从他家乡的母亲河身上也许能找到印证。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重生对故乡的山水草木、风物人情,有着比一般游子更深的眷恋。他在《故乡以太阳为江》一诗中写道:故乡以外的地方都是寒冷地带/ 故乡以外的地方都在春天之外。重生把人世间的温暖和春天自私地赐予故乡,表达了对故乡无以复加的爱。 重生先祖吴渭,在宋末元初辞官还乡,与友人共创月泉吟社,发起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全国征诗活动,其结集刊行的《月泉吟社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社总集。另一位先祖吴莱为元末大儒,乃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之师。家学渊源,绵延至今。在他的《雨和门是对历史的一种呼应》中我仿佛看见了他心灵上的故乡:雨,无休止地敲打/ 这一扇门,晴天时它充作人间装饰/ 雨天时,它想回到森林里去/ 它的纹路与庄稼、田园和远方/ 有着某种隐秘的关联。在江南的雨季里听雨声,让人思乡更切。行走万里,唯老宅屋檐下的雨声最能抚慰人心。森林是门的原乡,但注定无法回去,就像因为建造通济桥水库而被淹没在万顷碧波下的那一个前吴古村。天子文山下波影重重/ 我知道故乡是不需要名字的/那些深陷于门板上的雨痕/ 活得太深刻。门前的天子文山,倒映在湖面,随波晃动,先祖的功绩就像门板上留下的雨痕,看不见却深深地镶嵌在家族的门楣上。雨和门的呼应,是现代与历史在对话,是重生同先人心灵的交流。 重生写的每一行诗句都有流动的气韵,每一个元素都是饱满的符号,信手拈来,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壬寅年正月初二我发给他一张浦江县城迎春门的照片,请他赋诗,半小时后他在电话里朗诵题为《我相信 迎春门》的诗歌。立春当天,该诗在早安浦江微信公众号推出后,多家权威媒体旋即转发,当天阅读量超过四十余万。一时间,人人争诵迎春门。重生的诗成为家乡春节期间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迎春门成为网红打卡地。作为约稿者,与有荣焉! 重生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人。刚参加工作时,他曾把重字和生字上下拆开,用作笔名千里牛。他说:我虽然没有千里马的才能,但是我有千里的志向。我要像不知疲倦的牛一样,用心耕耘文学沃土,积跬步,至千里。当年乡镇工作任务繁重,重生都是挤时间奋笔疾书,一年仅新闻报道就要在省市报纸发表三百余篇。那些年我俩时常同床而眠,哪怕白昼再辛苦,只要灵感一来,他立即伏案灯下,往往我一觉醒来,他已是一篇作品完稿。正因为这般了解,我对重生2014 年作出践行一日一诗的决定丝毫不觉惊讶,写作已成为重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22 年4 月10 日,重生来电说应约为《经济观察报》写专栏文章,每日一篇。我百感交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和感召着他?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在告别南山脚下的校园时,我俩曾引此共勉。回望来路,苦难辉煌。重生的诗,就是从太阳里提取出来的光束。 张 华 2022 年5 月8 日 吴重生,1970年生于浙江浦江,当代诗人,报人,作家,美术评论家,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编审职称,现任中国摄影出版社总编辑,北京市写作学会副会长。曾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分社社长、《浙江日报》北京记者站站长、《中国新闻出版报》长三角地区采编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市场总监,为浙江传媒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闻与传播学院兼职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编委。多次荣获展业能人、浙报先锋等荣誉称号。文学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诗刊》《上海文学》等报刊。组诗《信使》荣获第十二届上海文学奖。 目录 第一辑 走马昆仑看朝霞 / 1 我总是把太仓读成海仓(组诗) / 3 我找回昆仑山子民的身份 / 8 陆地飞升的时候 / 10 乐至的选择题 / 12 在慈溪,领取一根木杖 / 15 戛洒花腰田间 / 17 褚橙花开季节 / 19 拜泉的丘陵长满太阳 / 21 向东挥洒 / 23 宁波:人类在东海边筑巢(外一首) / 27 阳光流淌在浙江大地上 / 31 象山三章 / 36 想念一轮明月 / 44 云顶路是厦门人掌纹上的爱情线 / 46 兰溪人用五线谱给河流造桥 / 50 第二辑 迎春门前听春雷 / 53 故乡以太阳为江 / 55 我相信,迎春门 / 56 所有的人都记得这一天 / 58 八月,人烟稠密 / 60 泉做的月光昭示着丰安梦想 / 62 观赏瀑布也是一种挥霍 / 64 所有的岛都飘浮在空中 / 66 雨和门是对历史的一种呼应 / 68 在天上挖一口井 / 70 嵩溪是一个可以折叠的村庄 / 72 上山是一部天书 / 74 神丽峡的水来自哪里 / 76 仙华巨石阵猜想 / 78 没人测试过白麟溪的水温 / 80 望见万年之前的山脉 / 82 这是江南水乡的一个横断面 / 84 我们对远方的理解还很浅薄 / 86 我想象冬天的时候 / 87 一个人静静地回想 / 89 季节是如此深厚 / 91 第三辑 遍植草木驭光行 / 93 三月,由你来命名 / 95 一万道山岗被推到身后 / 98 写给衢州二中的罗汉松 / 100 朱漆大门的暗语 / 102 当你网住太阳 / 104 你说只要带上水 / 106 我们应该与春天签个协议 / 108 它们和春天连着筋骨 / 110 进入雨神的府邸 / 111 把一个偌大的王朝交给你 / 112 我们都是大海的孩子 / 113 有些事正向水里沉沦 / 115 你关注过一只攀雀的生长吗? / 117 你从无边的森林里跑来 / 119 无垠的大海是你舞台 / 121 沉思是有方向的 / 123 第四辑 万顷波涛眼底过 / 125 人类会在你们面前感到羞愧 / 127 白雪是青色春雷的引信 / 129 天上一条江,人间一个人 / 131 太阳被人围观 / 133 让鲜花按音乐的节奏去生长 / 135 所有的人都是观众 / 137 秋天不以长短论英雄 / 139 一颗光亮与整个宇宙平等 / 141 当我对着一只鸟沉思的时候 / 143 飞鸟每天交给我一个命题 / 145 秋艳 / 147 摇落在地上的繁星是有生命的 / 149 我只要这杉树丛中的一棵 / 151 篝火,看守着草和夜 / 153 一片叶子的永生 / 154 一只蒸笼挂在墙上 / 156 残荷是一个神秘的符号 / 158 第五辑 岭上白云树上星 / 161 行走的大地就是天空 / 163 月亮是如何坠入湖中的 / 165 大自然的晚宴刚刚开场 / 167 想象出来的天空 / 168 两座山峦的重逢 / 170 这是一片小小的滩涂 / 172 在大山,我阅读每一棵树 / 174 江堤不知道许多事物 / 176 如果有足够大的土地让我耕种 / 178 远处的山峦是乡村的私藏 / 180 当太阳和月亮接壤 / 182 是谁累土为山 / 184 有一些辽阔与日月星辰无关 / 185 头顶的天空有些萧条 / 186 有一些矜持,需要俯瞰 / 188 毗邻的那座城市才是我故乡 190 第六辑 昨夜星辰昨夜风 / 193 天空的形状 / 195 水之畅想曲 / 197 老墙 / 199 江边的船 / 200 油菜花开了 / 201 这是一张时间的巨网 / 202 这是水的一个哲学命题 / 204 是谁冰封了蓝天的心 / 206 空坛子 / 208 云是移动的村庄 / 210 将曾经消失的树林请回原野 / 212 我记错了石榴花的花期 / 214 青天藏在人间的印信 / 216 呼应夜的星辰 / 217 彼岸 / 219 人生,注定要隔江相望 / 221 白沙溪的倒影 / 222 廿八都的炊烟 / 224 雨水直接把北京浇灌成江南 / 226 跋一 / 228 跋二 / 233 后记 / 236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