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大狂欢》培养孩子的情绪感受力
当一个孩子能洞察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并且能表述出来时,这是情绪自控的基础,也是共情的底层能力。
《感受大狂欢》是:
*热销300万册非暴力沟通的儿童版;
*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唯一指定绘本,精准传递非暴力沟通理念,原汁原味,权威可信;
*展现非暴力沟通的核心理念:感受辨识;
*图书作者译者审校三方皆为国际非暴力沟通认证培训师,更好地传达非暴力沟通理念;
*培养孩子的情绪感受力
当一个孩子能洞察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并且能表述出来时,这是情绪自控的基础,也是共情的底层能力。;
*这套绘本提供了配套绘本助读,包含有声绘本及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认证培训师引导绘本用法视频,家长无需费神也可让孩子深入阅读绘本;
*每本绘本配套环切手持卡,配合绘本内容,让孩子在乐趣中阅读和感受爱的语言。
用感受构建爱的通道
唐晓彤 情绪心理疗愈师 人智学理论实践者
感受是我们把对于外界的认知传导给内在心理的体验,从而影响我们的表现和行为。比如听到批评的声音,我们会不开心,也可能会生气,甚至会气得浑身发抖,也可能会有暴力的行为。
感受不仅仅是连接我们自身内外的通道,它也是我们跟他人交往的重要能力。带着感受成长的孩子,才有能力去感知世界,才有能力去同理他人。
孩子若从小在被允许表达感受的环境中长大,他的感受力就会比较强,这样的孩子通常比较有安全感,有同理心,稍加训练,语言和文字的表达也会很顺遂。
想要学会了解、体会感受,如果只在头脑层面上认知这个概念,即便一个人能把关于感受的解释背得滚瓜烂熟,也不代表他真的能够身体力行地带着内在的感受去同理他人。也就是说,感受是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用感受的方式来学习、来练就的基本生存能力。
《感受大狂欢》这本书正是运用了小孩子喜欢的图像学习方式,把一些跟感受相关的情绪融入到故事里,用直观的图画呈现出来。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带着孩子,一边讲故事,一边融入情感和感受。
人智学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特别强调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给孩子讲故事,通过故事来理解、来学习成长。7岁之前的孩子,还没有发展出逻辑的能力,对于名词和概念也不容易接受,他们是用身体的感知去学习的,他们的头脑或许不能理解,但是他们会在故事中被触动,他们的喜悦、兴奋和悲伤的情绪,会跟着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
如果希望达到这样的效果,讲故事的人就不能只是平平淡淡地述说,不能是敷衍了事地讲故事,而是自己要对故事有真正的感受,要发自内心地带着感情、带着你自己的体会来给孩子讲故事,通过你的声音、语调变化,激发孩子身体内在的欢喜、悲伤和敬畏的感受。
你知道用这样的方式给孩子讲故事的好处是什么吗?当孩子内在的情感被激发,即便放下书本,即便孩子离开了讲故事的人,这些感受仍然存留在孩子的身体内,仍然在生发、在回荡,渐渐地这些感受就会转化成孩子对于世界的理解和兴趣。
敬请各位家长注意,学会感受并不是让孩子在头脑上对感受有认知。特别是7岁之前的孩子,一旦用头脑来认知,就容易放弃身体的感知感受啦。
(美)简·莫里森(Jean Morrison)著/绘
简·莫里森,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的认证培训师,研发了一系列非暴力沟通的工具卡,包括给儿童的,成人的和团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