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鳌的雪》:
《岱鳌的雪》是诗人刘檀风以故乡九棵枫为背景创作的诗集。作者的枞阳地域烙印极为明显,既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又展示了广阔的思想视野。诗人从岱鳌山出发,既勇敢地介入生活,又敏锐地观察自然。这些看似只言片语的诗行,蕴含了深沉博大的情思,呈现出优美隽永的意境,取得了摄人心魄的效果。
《花开枞阳》:
枞阳是传统的油菜生产大县,种植面积达30万亩,是油菜花的故乡。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花海经济”,近年来,该县连续举办了多届油菜花旅游文化节,产生了广泛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花开枞阳》是2019年油菜花美文大赛获奖作品和部分优秀参赛作品结集。这些美文中,或饱览枞阳美景,或畅游花海,或体验风土人情,文笔清新隽永,意境优美,均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麦园走笔》:
沐浴着时代的春风,《麦园走笔》一书,与读者朋友们见面了。书中内置“枞川行走”“枞川古韵”“故园情怀”“岁月履痕”“枞川味道”五个章节,每个章节均围绕着“枞阳时代风貌与深厚人文底蕴”这个主题。如“枞川行走”中的《初识三公山》《故乡的笑容》等,表达的都是对枞阳发展、社会进步的一种由衷情怀。而在“枞川古韵”中,作者通过《一代贤相何如宠》《钱旆,枞阳史上的好官》等篇目,着重介绍了枞阳厚重的人文底蕴,以激励生活、工作在这块土地上的后人。在“故园情怀”与“岁月履痕”这两个章节中,作者以《风吹不散一面缘》《岳母如母》等篇目,为读者记下了人世间珍贵的东西——亲情、友情。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下,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从我们身边渐行渐远,为此,作者带着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作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抢救性发掘与整理。如“岁月履痕”中的《枞阳乡间抵棍》等。在“枞川味道”中,作者借助《泥鳅钻豆腐》等篇章,展示了枞阳传统美食美味与先人的智慧,相信对了解枞阳的昨天和今天,对提升枞阳整体形象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侠义东乡》:
东乡的建制已经不复存在,但东乡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地标文化和精神符号。该书以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线,选取大量荡气回肠的东乡历史故事,以及独特视角下的东乡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通过情感张力较强的语言叙述,较为系统而深刻地阐释了东乡地标文化的仁义、忠义、侠义等内核与特质,表达了对东乡人文山水的敬畏与热爱。
《白荡湖边我的家》:
书中所录散文,写的都是白荡湖畔的人物和事件。白荡湖是作者家乡的母亲湖,从它的流域分布之广来看,也可以说是枞阳人民的母亲湖。全书几乎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白荡湖畔那难忘的往事,反映了湖畔人民的勤劳、善良与勇敢的高贵品质。全书抒写了白荡湖畔的人情世态,更讴歌了人性的大美,同时在抒写白荡湖的历史变迁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湖畔生态环境的深刻反思。
很久没有这样被分行文字的内核所打动,日常诗歌编稿业已让我的心态变得疲惫,审美变得麻木。众多蜂拥而至的口水诗、下半身诗、一般抒情诗和网络日记体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人的目光和听觉,耳聪目明的人也会在这样长久的阅读里变得失聪失语失智甚至失去方向感。合上刘忠先生的诗集《岱鳌的雪》,我感到阅读诗歌的美感和快感久违重归;抚摸这本薄薄的诗集,我又看到那张憨厚、执着、木讷以及大智若愚的面孔,并悄声遥祝:刘忠(笔名刘檀风),你的诗歌是成熟的诗歌,是有重量的诗歌。你的诗歌来自火焰,并照亮一切黑,包括你个体心底的那块阴云的积聚地和身外世象的雪乡的集散地。是的,你需要火,你也拒绝火;你喜欢火,更憎恨火。你点燃时,伤及亲人,那是你永远的痛和不可饶恕、宽宥自己的原罪。我知道,刘忠能成为诗人,与他人不同,他的诗来自一场火,他的诗是忏悔之诗,是自我救赎之诗。
当我在己亥年初冬从柳州到黄山的旅途中写这篇文字时,我和刘忠之间的诗侣友谊已存在20多个年头了。初识刘忠,他19岁,就已在《诗刊》上发表诗歌,是我们那届诗会里年龄小而成绩大的同学。他不太喜欢热闹,一直以来,他都是默默做事,并且把事做成做好做出色。他甚至在会议间隙去做一些属会务人员干的杂事。他是任劳任怨的老实人,老实人仿佛当不了“诗人”,诗人就该风流倜傥、卓尔不群、行为怪异、言语乖张,好像非得如此才可谓是诗人。他的面孔生来仿佛要生长苦难,他的眸子里也确存有忧郁,我一直想猜透这么年轻的人为何有一个忧伤的心境,这是个谜待破解。一直到几年后,我和他一次酒后抵足夜谈,他告诉了我这个谜底,就是在他7岁时玩火烧伤了自己的妹妹。说时他是哽咽的,他说他写诗是为了叙述自己的过失,是祈祷自己亲人的幸福,是自己鞭挞自己的私刑,只有在写诗时才能忘记那梦魇似的火,也只有在写诗时,才能让自己有一丝心灵的轻松。我还记得那个晚上的后半夜,标准间的床上躺着两个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人——诗人。布莱克的诗这时让我想起,“火焰灼灼,燃烧在黑夜之林”。那只老虎仿佛在走近我们旅店的门前。
这么说有将刘忠诗歌归咎于一场意外之火的嫌疑。事实上,诗歌有意外的成分,但不是全部。一个人成为诗人,天启和神示的因素并不可靠,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不可或缺。诗心萌发也是一种生命情态,一切“世法”皆是“诗法”。世上困苦、艰难、丑陋,甚至卑污,皆是诗。但诗又高于生活,一首诗真正成立恰恰在于它溢出的部分。刘忠的诗由一场火诱发,但在经年创作中,他自觉地将卑微的生活与无情的火之间建立了隐秘的联系。火变成一个出口,变成尖锐的疼痛,变成深刻的忏悔,变成灼热的呐喊。他的诗溢出了火的边界,留给我们一个飞翔的姿态。
回到20年后这本诗集文本,我不想用更多形容词和所谓理论来美誉刘忠的诗。比如,语词运用的优美且有张力、新鲜且隽永,意象捕捉生动且独特,节奏感强劲且舒缓,韵律有致且有跌宕。这些我都可以举出许多实例来,比如,哲学表达有“此生只想做好一块岱鳌山的石头”,“决定与鹰冲突,在这个秋天/我绝对不会产生一些悲悯”,“我是秋分必须鞭策的马/秋风不来,我也不会成为草的奴隶”;比如,先锋表达有“我已经与自己的影子分道扬镳”,“我承认,自己的心底有一匹害群之马”;比如,特色异质表达有“所有河流都是闪电鞭答大地的印记/没有人能够做到心静如止水”,“我的灵魂走出了我的身体/我的影子还在”……我告诫自己不能这样来看他的诗,这是对他的诗的不尊重,对诗的不尊重也就是对他人的不敬重。
读刘忠的诗,我认为要找到一个对照物或参照系。我找来这首诗作为参照系,“而每当我来到那甜蜜可爱的村庄/在那夜幕下,我的黑眼睛少女合眼入睡的地方/就有非凡的火焰/在我的灵魂里灼灼燃烧/将我的歌唤起”。是的,还是布莱克的诗,我发觉刘忠的诗歌气息上有布莱克的内质,它们的美学理念和气息感上有近似相通的地方。刘忠在这本诗集里,大多的叙事和抒情对象是将逝的故园和那里的山水田园枫树寺庙,已逝的和尚存的亲情和亲人,以及自己对当下转型过程中所有际遇的一种轻叹和呐喊。这在他创作的向度和维度空间上,均呈现出这样的色块:炽烈的火、红色,宋瓷的碎片、灰白;岱鳌山的色泽、青,九棵枫,泣血等等。他让这些色彩相互影响,覆盖、互融、转变、重塑,使每首诗都有不一样的光泽和特色,这些使他语词重构后的塑形呈现了特质和异质的美感。
因此,刘忠的诗在诗坛上有着较高的辨识度。相比较而言,当下不少诗作轻逸、虚幻、缥缈、空灵,像悬浮在半空中。而他的诗坚挺、厚实、磅礴、深邃,像一棵树深植于土壤,深植于生活,越向下越向内越扎实。他的诗从日常生活中长出来,粗粝、坚硬、隐忍、节制,有着风沙拂面的疼痛。这种创作风格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自觉,不如说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生活的体察、辨认、承担与反抗。诗歌归根到底与人有关,与生命有关。诗中的每一个词都与人共呼吸,都沾染着个人气息。看似孤立的词语一旦组合成诗,就构成诗歌内核,投射出个人精神气质。
章宪法,铜陵人。作家,明史研究者,著有《明季闲谭》等。以杂文见长,巧于谋篇,冗精自如;语言干练冷峻,妙趣横生。
《<家园记>校注》
《花开枞阳》
《浮山文选》
《麦园走笔》
《白荡湖边我的家》
《一帘山色白云岩》
《侠义东乡》
《枞阳诗香》
《岱鳌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