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哈佛大学众多学科领域里的12位著名教授组成委员会,旨在对“民主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目标问题”进行研究。该委员会历经两年的潜心研究之后,形成了以“民主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为题的总结报告,194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俗称“红皮书”。“红皮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强烈震动和反响,尤其是书中关于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地位与作用的论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关系等的精辟论述都得到了高等教育界的广泛认同。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被誉为“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圣经”,是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1945年发表之初就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一直是美国高等教育研究中被引用最多的文献之一。六十多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的特征日趋显著,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关问题的不断恶化,本书始终以其卓越的见解和严密的论证吸引着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深切关注。
1、《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是美国教育史上最具影响的十本著作之一, 被誉为“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圣经”,在1945年发表之后实质性地推动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运动。 2、通识教育的缺失是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的通病,而“大学通识教育势在必行”乃教育界和学界共识。本书中译本的出版有助于我们在教育哲学层面上正确地理解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有助于消解关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的一些成见,帮助我们建立起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结合的大学教育观。 3、《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中译本译笔信实畅达,出版后颇得学界好评,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第二届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译者序言
科南特导言
报告呈送函
致谢
一 美国的教育
1.1 问题
1.2 中学的扩张
1.3 社会变革的冲击
1.4 杰斐逊主义和杰克逊主义
1.5 追求统一性
二 通识教育理论
2.1 遗产与变革
2.2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2.3 知识的领域
2.4 心智的品质
2.5 "好"人和公民
三 多元化问题
3.1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3.2 受差异性限制的统一性
3.3 为学校所做的基本规划
四 中学的通识教育
4.1 马可?霍普金斯与"原木"
4.2 人文学科
4.3 社会科课程
4.4 科学与数学
4.5 教育与人
五 哈佛学院的通识教育
5.1 学院的类型
5.2 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
5.3 哈佛学院的目前状况
5.4 对通识教育提出的要求
5.5 管理
5.6 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议
(a)人文学科
(b)社会科学
(c)科学和数学
5.7 导师制与辅导
5.8 作为大学学院的哈佛
六 社会中的通识教育
6.1 干扰与障碍
6.2 作为学习者的成人
6.3 教育的新媒介
附录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述评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