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光谱与能谱分析,结构基团与微观组织结构分析,材料热学、光学、电学、磁学、力学、电化学性能测试以及典型材料制备技术实验等内容。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要加快构建新材料产业的增长引擎。随着新材料产业的不断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国内高校开设较多的工科专业之一。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学的比重明显增加,同时,教学中对实验项目的改造升级急需开展。材料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强调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和工艺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因此,实验教学应体现出这种递进式的逻辑联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注重与材料学科理论知识讲授的呼应和相互促进。材料表征是现代材料科学的先导技术,交叉融合了现代仪器科学、物理学、化学等多种科学技术。材料科学实验涉及仪器操作技巧、制样技术、数据处理方法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实验的成败和实验结果的运用。实验教学应更多地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与新材料、新工艺相结合,注重科学与工程的多维度整合运用。
一般来说,材料按其组成分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以往的实验教材往往侧重于某一特定的材料类别,多采用指导书形式编写,实验项目的研究属性有待加强。在材料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习惯于按既定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而忽视了实验技术原理、操作技巧以及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的具体运用,以至于影响到毕业阶段独立完成课题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新工科教育背景下产出导向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客观上要求在教学中把握不同类别材料实验技术的共性特征,拓宽材料科学的学科边界,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本书综合以上变化和需求,主要从材料的成分与结构表征、材料性能检测以及制备工艺等方面介绍材料科学专业的主要实验技术,注重与理论课程的协调统一,强调知识内容的循序递进关系,突出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技巧的运用和实验结果分析方法的介绍。书中避免采用“烹饪书”似的实验指导书形式编写,突出实验的研究属性,力求拓展学科边界,吸收更多反映新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实验方法和设备。
本书由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分析测试中心王振林、刘文君、杨显主编,张春红、王维青、杨惠参编。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实验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使用和参考。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著作和文献、资料,在此向有关作者、出版机构及仪器企业一并致谢。另外,本书的出版得到“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gzljc202208)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3年3月
王振林,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正高*级实验师,作者在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16年,具有20年实验室工作经历,主要从事无机功能材料、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及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1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近40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7篇,出版学术著作一部。积极开展实验技术创新和开发工作,主持实验创新基金和实验技术开发项目共4项,自制的实验设备顺利应用于实践教学。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材料现代测试技术的实验教学,平均每学年完成实验教学约300学时,评教结论优良。另外系统讲授《无机材料与工艺》《建筑材料学》《涂料与涂装》《材料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等理论课程。主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参研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教研论文3篇。参与《材料实验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及材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创建工作和材料学核心课程建设,参与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的2009、2015、2019版培养方案和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
第1篇材料的成分分析1
实验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2
实验2材料成分的荧光光谱分析15
实验3材料成分的扫描电镜能量色散谱分析25
实验4材料组成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32
第2篇材料的结构表征46
实验5材料X射线衍射物相、薄膜、织构分析47
实验6材料红外光谱分析63
实验7材料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74
实验8材料扫描电镜形貌观察85
实验9材料电子背散射衍射织构分析100
实验10材料形貌结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109
实验11材料表面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121
实验12白光干涉光学轮廓仪形貌分析127
实验13金相样品的制备及观察133
第3篇材料的性能检测144
实验14材料DSC/TG综合热分析及热力学参数测定145
实验15材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154
实验16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测定163
实验17材料的电性能测试173
实验18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测定182
实验19材料的微纳米压痕/划痕试验188
实验20材料的单轴静拉伸性能测定202
实验21材料硬度的测定209
实验22材料微动摩擦磨损性能及磨痕形貌测试222
实验23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耐蚀性能测试229
第4篇材料制备工艺实验242
实验24铝合金的熔炼与浇铸243
实验25微晶玻璃的制备及结构、性能表征252
实验26掺杂TiO2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光催化行为259
实验27材料的激光表面改性及工艺优化265
参考文献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