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方位地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有静心、善自省、葆真气的孙犁形象。
他对妻子、家人、老乡、同人、青年作家等,充满深情和暖意。
他以布衣心态坚守自我,甘于清贫与孤独,那份清醒殊为难得。
这是一部孙犁女儿的回忆集,有场景有细节有温度,让人清晰可感。
这是一份了解孙犁的备忘录,资料翔实准确,颇具研究价值。
《我的父亲孙犁》是孙犁的女儿孙晓玲对父亲及家庭往事的回忆性随笔集。作者是孙犁先生最小的孩子。在成家之前,孙晓玲经历和感受到了家中的一切,看到了父亲的喜怒哀乐,对于父亲的生活和工作十分了解;退休后,她又侍奉在父亲身边,目睹了父亲的创作经历与交往经历,体会到了父亲的情感和思想。本书写出了孙犁对老战友、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以及儿女的真情,饱含丰富而动人的细节,是一册让热爱孙犁的读者以及中学师生了解孙犁、研究孙犁的不可多得的图书。
布衣孙犁
孙郁
我曾做了十年副刊编辑
,那时候要安排版面,偶写
些短文补白。初到报社时,
不会写报刊小品,便找来旧
报人的小书作为参考。我与
孙犁作品的相逢,就是在这
个时期。阅之如沐晨晖,周
身明快。孙犁的文章好,主
要是没有居高临下的态度,
乃凡人的歌吟,与我们距离
很近。文章无定格,他随意
而谈的文体,于我而言,真
的是写作的入门向导。
几十年问,陆陆续续读
了他的众多书,每每面对,
都有收益,反复吟咏,不觉
倦意。这样的作家在中国不
多。他非轰轰烈烈的人物,
一般亲近热闹的人不会注意
到他。——喜欢孙犁的人,
大概也有从热闹中逃遁的寂
寞吧。与之默谈,仿佛可以
听到天语,才知道我们在凡
俗里早被污染了。
孙犁太平凡,在关于他
的传记中,也没有多少轰动
的旧事。一个作家,如果文
本诱人,总会吸引人去了解
那些背后的故事。孙犁平常
的样子背后,该是谜一样的
存在吧。关于他日常的起居
,我们知之甚少,研究起来
总有些障碍。前几年听友人
说,孙犁的女儿孙晓玲写了
些怀念父亲的文章,惜未能
寓目。日前得览,颇为兴奋
。长夏无事,取而读之,似
乎嗅到了泥土气。孙晓玲的
文章毫不巧饰,笔下流动的
都是凡人琐事,不是以研究
者的视角为文,而乃亲情的
记录。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
,鲜为人知的片段连缀在一
起,成了孙犁生命的另样注
本,好像打开了孙犁的书房
,让我们有了与其默谈的机
会。
我个人的观点是,孙犁
的好处,乃没有中国读书人
常见的毛病。其一是不酸腐
,未见自作聪明的老朽气。
我们读明清以来的文人诗文
集,总觉得好的清秀之文真
的不多,那是酸腐气过浓的
缘故。其二是不自恋,没有
被那点利己的私欲所罩,心
胸是开阔而远大的。其三是
不狭隘,总能在平凡的日子
里发现广阔的生活境界,活
得真实而有诗意。孙晓玲的
书,无意中解释了这些,我
们得以知道了其父的低调和
布衣品格是多么神奇。比如
孙犁本有很老的革命资格,
却甘于平凡,不改军人的本
分。他的选择总要和世风相
反,不涉猎流行的东西,忠
于自己的感受,不做自己做
不到的事情。读者普遍的印
象是,战争的年代,他在恶
劣的环境里却写了人性的美
,去残酷甚远;和平时期,
则没有到荣誉的世界去,而
是隐居在津门小屋,甘于寂
寞,默默劳作。所写之文多
忧患之风,仿佛胜利的宴席
与自己没有关系,野店村屋
边的清风白水才有妙处。
他晚年写下的文字,炉
火纯青,没有一丝躁气,那
是沉潜在精神荒原的地火,
在夜的世界发出微光,照着
流俗的灰暗。我在他的作品
里渎出了对人性恶的抵触。
那些抨击时弊的文章,犹如
滴水穿石,柔软的力量后是
刚烈的品格。他说自己不再
喜欢大的场面,厌倦凑热闹
,把心沉到历史里,将现实
的感触都融到对旧物的思考
里,有些暮鼓晨钟般的苍老
了。
孙晓玲记叙父亲的文章
,有许多地方让我感动。她
对孙犁平常之心的把握真的
神哉妙哉,比如对乡下人的
关爱、对青年作家的无私扶
持、对妻子的感情,都闪着
暖意。笔触有情,却不渲染
;资料翔实,但力戒做作。
在繁华的都市,孙犁不羡慕
显赫之所,甘于清贫而带泥
土气的生活的形象,清晰可
感。孙晓玲不觉得自己是名
人之后,是以布衣心态来写
布衣孙犁的。
自从曹丕说“文章,经国
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舞
文弄墨者便把翰墨之乐与己
身荣辱相并,与骚赋本意甚
远了。孙犁阅史万卷,读人
无数,兴衰俱识,甘苦悉知
。他是很少的回到文人本色
的人,正因如此,才保持了
真正的文章之道的纯粹性。
如今靠文耀世、博得虚名者
多多,却不得文章真谛,去
清醇之诗辽远,不过是过眼
烟云,转瞬即逝。
在红尘滚滚的文坛,要
遇到孙犁这样让人心静、内
省、葆有真气的文人,真的
不易。前人说,真人不易耀
世,今人不复识其法矣。想
想此话,是对的。我们对于
孙犁的美,能学到多少呢?
(孙郁,著名学者。中
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北
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著
作有《鲁迅忧思录》《革命
时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闲
录》《民国文学课》等)
孙晓玲,笔名亦玲。
1947年5月生,河北省安平县人。
初、高中就读于天津市第十六中学,后完成中国人民大学函授新闻学专业的学习。
在邮电系统工作二十多年,当过工人、干部、编辑。
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至今约有百十篇。
曾整理出版《铁木前传》(纪念版),与李屏锦主编《孙犁读本》(十本)。
辑一 布衣布履
戏梦悠悠
七月怀思更绵绵
大道低回 独鹤与飞
勤劳的双手
父亲笔下的扁豆
布衣布履过生活
辑二 岁月回眸
小南屋旧事
往事都留梦里
父亲在天津的几处居所
永远的“白毛女”
大院和老杨树
辑三 亲情依依
听家人讲爷爷
游子吟
摇曳秋风遗念长
逝不去的彩云
一个木画框
蕴含亲情的笔名
牵挂,慈爱永铭
辑四 耕堂故交
同窗之谊寄飞鸿
父亲与梁斌伯伯
父亲与刘绍棠
父亲与侯军的一段忘年交
书写“大医精诚”
谢晋来访
铁凝探视
父亲与李之琏伯伯
辑五 笔墨荷香
孙犁关于莫言《民间音乐》的一段评论
父亲与《铁木前传》
一篇传世的作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