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于劳动哲学的法哲学将一切法律现象纳入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发展史认识,结合每一个社会历史时期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的特点把握法律现象的性质,科学地阐释了法律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客观过程、历史演化规律、法律本质、法律社会功能以及法律价值观念和法律正当性问题。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的发展变化是法律产生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其中劳动工具的改进、社会分工以及物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其中发挥了根本性作用;法律总体上不是纯粹的精神现象,而是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一系列精神生产劳动实践,把握法律既要重视其客观必然性也要重视其主观能动性;法律是协调社会成员自由权利的社会机制,法律赋权应该以社会成员在物资生产劳动实践中的贡献为基础,法律正义、自由和平等等法律价值观念都应该以物资生产劳动实践的具体历史状况为基础;只有契合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发展水平的法律制度才具有正当性。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超越了以往一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法哲学对法律现象的阐发,实现了人类法哲学的革命。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黄云明,论马克思劳动哲学视阈中的道德起源论,湖北大学学报 2021.05。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劳动哲学1
第一节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劳动本体论基础1
第二节 马克思法哲学的劳动辩证法基础5
第三节 马克思法哲学的劳动历史观基础14
第四节 马克思法哲学的劳动人道主义价值观基础18
本章小结26
第二章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27
第一节 马克思前劳动哲学时期的法哲学思想27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哲学形成时期的法哲学思想35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哲学发展时期的法哲学思想50
第四节 马克思劳动哲学深化时期的法哲学思想60
本章小结69
第三章 马克思的法律起源论71
第一节 物质生产劳动奠定法律产生的社会基础71
第二节 劳动分工在法律产生和形成中的作用73
第三节 劳动生产资料私有制在法律形成中的作用79
第四节 马克思的法律起源论在法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83
第五节 对中国法学界近年关于马克思法律起源论的质疑的反诘92
本章小结95
第四章 马克思的法律演化论96
第一节 马克思对不同历史时期法律特点的考察96
第二节 法律发展变化的动力107
第三节 法律演化的内在逻辑113
第四节 政治、科学、哲学、宗教和道德等文化对法律的影响122
本章小结126
第五章 马克思的法律本质论127
第一节 马克思法律本质思想的哲学基础127
第二节 马克思对法律本质的揭示133
第三节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法律本质理论的批判与超越140
第四节 从劳动哲学看当今中国法律本质问题的争论142
本章小结149
第六章 马克思的法律功能论150
第一节 马克思对法律社会功能的定位150
第二节 马克思对法律功能表现形式的认识152
第三节 法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58
第四节 法律对社会政治发展的影响163
第五节 法律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165
第六节 非马克思主义的法律功能理论批判169
本章小结174
第七章 马克思的法律价值论175
第一节 法律事实与法律价值的辩证关系175
第二节 对资产阶级法律价值理论的批判179
第三节 马克思法律价值理论的人性论基础183
第四节 法律正义187
第五节 法律自由194
第六节 法律平等196
本章小结202
第八章 马克思的法律正当性理论203
第一节 马克思以前西方的法律正当性理论203
第二节 马克思基于劳动哲学的法律正当性理论209
第三节 马克思对传统法学的法律正当性理论的批判与超越219
本章小结223
结语224
参考书目226
后记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