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论从其结构本质上说是一种独特的心灵哲学理论,既博大精深,又具前瞻性。但一直以来,这一特色及其在意识论中的具体表现还未得到应有的揭示,其蕴藏的深刻的、前瞻性的思想成果也未得到应有的开发和阐释。即便是己有的阐述中也含有大量的解读空白和误读。这就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基于新的、发展着的理解前结构,吸收、消化和提炼当代脑科学与心灵哲学的积极成果,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发展与创新。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杨足仪,女,1964年生,198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200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该校心灵与认知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目录
总序 / i
导论 / 1
第一章 西方神经科学中二元论的发展历程 / 6
第一节 神经科学的萌芽与原始灵魂观 / 8
第二节 脑室学说及其二元论错误 / 17
第三节 启蒙时代的神经科学及其二元论 / 24
第四节 神经科学的当代发展与新二元论 / 35
第二章 薛定谔的神秘主义气息的意识理论 / 55
第一节 调和哲学与科学的意识研究策略 / 56
第二节 意识、道德与人的进化 / 64
第三节 意识与世界的关系 / 75
第三章 利贝特“意识半秒延迟实验”的二元论解读 / 87
第一节 “意识半秒延迟实验”及其基本方法 / 87
第二节 经验、觉知 / 89
第三节 时间在线理论与场论 / 91
第四节 自我、觉知与自由意志 / 93
第五节 关于几个问题的初步思考 / 94
第四章 神经科学家陷入二元论的原因探析 / 100
第一节 二元论的语言发生学进路 / 100
第二节 二元论的民间心理学机理 / 116
第三节 当代神经科学家的二元论错误及其成因 / 120
第五章 当代二元论发展的启示意义 / 127
第一节 二元论对唯物主义的质疑与挑战 / 12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及其面临的挑战 / 136
第三节 二元论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示 / 145
第四节 二元论的发展对科学发展的启示 / 150
参考文献 / 153
后记 /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