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之谜一直是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本书系统梳理和提炼了近年来心理学研究者在“自我”这一研究领域取得的丰富学术成果,旨在把握该领域的学科发展动向。本书包括基本成分、自我结构和加工过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自我拥有感和自主感的前沿研究,且阐述了拥有感与自主感的病理学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分别对自我分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梳理;第三部分通过考察自我参照加工、自我正面偏差、自我-他人重叠和自我欺骗等四类加工,厘清了自我的概念并总结了研究成果。本书凝练了自我领域的心理学研究者十多年的深入研究,一方面能为心理学乃至科学研究的创新提供新的理论和科学依据,另一方面能为社会治理以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强大的基础理念和实证依据。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96年6月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2000年期间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2007年期间在加拿大McGill大学心理学系做访问学者,在Debra A. Titone教授指导下从事ERP技术的学习和语言机制的基础研究。社会认知心理学, 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听障学生的社会认知及其发展研究,湖南省教育厅,第三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前言
第一部分 基本成分
第一章 自我的拥有感 2
第一节拥有感概述 2
第二节拥有感与自我意识 14
第三节拥有感与橡胶手错觉 23
参考文献 36
第二章 自我的自主感 40
第一节自主感概述 40
第二节自主感与自我识别 54
第三节自主感与橡胶手错觉 63
参考文献 68
第三章 拥有感与自主感的病理学研究 74
第一节拥有感的紊乱 74
第二节自主感的紊乱 86
第三节拥有感与自主感的分离及统一 96
参考文献 104
第二部分 自我结构
第四章 物质自我、社会自我与精神自我 110
第一节 James思想的形成 110
第二节 James的自我理论 110
第三节物质自我、社会自我与精神自我的具体分析 116
第四节其他自我的发展 126
参考文献 133
第五章 自我差异理论 135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差异的内涵 135
第二节自我差异的产生、主要假设及影响因素 138
第三节自我差异的测量 144
第四节自我差异的相关研究 148
第五节自我差异的应用 162
参考文献 167
第六章 个体自我、关系自我与集体自我 173
第一节三重自我建构理论 173
第二节个体自我 174
第三节关系自我 178
第四节集体自我 179
第五节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关系 182
参考文献 187
◎第三部分 加工过程
第七章 自我参照加工 194
第一节自我参照效应概述 194
第二节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 207
参考文献 217
第八章 自我正面偏差 223
第一节自我正面偏差概述 223
第二节自我正面偏差的认知加工说 226
第三节自我正面偏差的性质 229
第四节自我正面偏差的理论模型 231
第五节不同自我正面偏差的研究 240
参考文献 245
第九章 自我 -他人重叠 250
第一节自我-他人重叠概述 250
第二节自我-他人重叠的理论 252
第三节自我--他人重叠的测量 254
第四节自我-他人重叠的影响因素 256
第五节自我-他人重叠的相关研究 261
参考文献 269
第十章 自我欺骗 274
第一节自我欺骗概述 274
第二节自我欺骗的理论背景 275
第三节生活中的自我欺骗 276
第四节自我欺骗与战争 279
第五节我们常常骗自己的原因 281
参考文献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