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收入、学校区位环境与中小学教师稳定性 读者对象:本书适合对教师劳动力市场领域的研究感兴趣的读者以及关注教师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群体阅读。
师资队伍质量对相对贫困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至关重要,但相对贫困地区对教师职业选择究竟造成了多大影响,学校所在地的工作环境如何影响教师工作稳定性、如何塑造教师对工作环境的偏好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书区分了不同类型的教师流动--主动流动与被动流动、意向性的隐性流动和付诸行动的实际流动,并在"职业效用"最大化的解释框架下、基于"消费型补偿"理论,讨论教师收入和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地理环境对教师流动意向和流动行为的交互式影响。笔者通过构造教师收入与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地理环境特征的交互项,考察提高教师工资(或提供生活补助)在缓解学校地处偏远乡镇和农村等区位环境劣势方面的潜在作用。本书也初步讨论了"县管校聘"政策背景下的被动流动,即地方政府通过"需求侧"改革等方式降低教师对学校位于偏远艰苦地区等不受欢迎的工作环境的心理保留价格的问题。本书所得结论的启示是,一方面,在短时期内无法改变学校所在地经济地理环境的情况下,提高教师货币化收益(提高工资或提供生活补助)是调节教师的劳动供给和职业选择行为的有效策略,可充分利用经济补偿这种激励性政策工具满足教师的经济利益需求;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可通过教师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改变部分教师对学校区位环境特征的偏好,从而优化师资结构的分布。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