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2011年,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后,我很幸运地被老师推荐到国内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总部工作。那时的我并不真正了解保险业,只是听老师、师兄师姐们说保险业发展前景好,待遇也好。这些年兜兜转转,中间也换过几家公司,但我一直没有离开过保险这个行业。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有一次出差,飞机上邻座的一位男士一直试图和我搭讪,问我在北京是上学还是工作,我说是工作。他又问我在哪家公司就职,我告诉他在某保险公司,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直到下飞机,他也没有再和我说过一句话,甚至连余光都不敢扫向我这边,和刚上飞机主动帮我放行李箱时判若两人。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觉得,原来在保险公司工作还有规避别人搭讪的功效。
后来,随着工作时间渐长、自己投保产品的增多,接触的保险销售人员也越来越多,我发现新时代的保险销售人员已经完全不是大家陈旧观念里的样子了。他们的画像和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改变,这算是触动我写他们的故事的原因之一。
此外,我还希望透过这些故事,让即将入行的小伙伴们对保险销售人员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更希望能让社会大众了解保险行业以及保险从业者的真实价值,让有保险需求的朋友了解保险的更多隐藏功用。
为了积累素材,我先后和超过20位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保险销售人员多次沟通,他们在我脑海中的画像是80后90后居多,学历本科最多,从业者中硕士占比在逐年提升。他们当中的确有一些人是因为走投无路才选择从事保险销售工作的,但越来越多的人是主动选择这个职业的。我的访谈对象,有的来自外企,有的来自航空公司,也有的来自事业单位,他们当中有的是医生、教师以及私营企业主。
在和他们的沟通中,我惊叹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他们懂医学,懂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对应的承保情况;他们懂法律,懂婚姻财产分割,懂继承法,甚至连如何给非婚生子女上户口这样的冷门知识也烂熟于心;他们懂财务、懂税务筹划,常常能给企业家客户中肯的建议;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很懂生活。
也许你会说,为什么我遇到的保险销售不是这个样子,甚至有些还很差劲?我想说的是,哪个行业都会有不那么优秀的从业者。另外,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所不同。本书中的人物主要以一、二线城市的代理人为原型。我相信,他们是未来内地保险销售人员发展的范本。
我在这本书里先后写到多个和养老有关的故事。为了能感同身受地了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老年人的生存状态,我前后走访了北京的大中小型养老社区、养老院十余家,这其中包括大型保险公司旗下的居家养老体验区、养老社区,以及不同规模的民营养老院。此外,我还阅读了一些国内外知名学者撰写的养老方面的书籍,其中的很多人、很多事,都深深地触动了我。我明白,即便我们现在的生活很美满、很富足,但若干年后的养老问题真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在2021年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中,保障一词出现了134次,保险一词出现了35次。2022年,国务院还出台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旨在推进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显然,国家已经将保险保障、养老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当然,我们每个人也需要提前做好对老年生活的规划,做好迎接幸福晚年生活的准备。
在以往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接触了很多与保险代理人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相似的同行,如银行中销售保险的理财经理、保险经纪公司的保险经纪人。据我所知,他们的工作中也发生着类似的故事。碍于篇幅,我无法面面俱到,所以选择以保险代理人为主视角展开故事。另外,本书涉及的案例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产品的推荐。本书故事中提到的人和事均属虚构。
最后,我想说,谢谢大家愿意花时间了解保险销售人员的故事。正如书中所写的,他们的价值值得被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