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第2版)/高等院校会计与财务管理系列教材》分为三篇:基础理论篇、业务循环篇、道德法规篇,共二十章。第一章至第九章为上篇,介绍了审计的基本概念、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规范体系、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审计证据、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审计工作底稿、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第十章至第十八章为中篇,介绍了审计实务,按企业业务循环划分为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筹资循环审计、投资循环审计,同时对货币资金审计、完成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等进行了介绍;第十九章和第二十章为下篇,分别介绍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以及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
《审计学(第2版)/高等院校会计与财务管理系列教材》强调在专业知识内容编排体系上有所创新,引用最新教学和科研成果。 《审计学(第2版)/高等院校会计与财务管理系列教材》增加案例分析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参与讨论和撰写讨论分析报告。 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切入点,以岗位调查和素质、知识、能力的分析为依托,建立与会计岗位相互对应的实务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弥补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序
第二版前言
上篇 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 审计概述
第一节 审计发展历程
第二节 审计含义
第三节 审计分类
第二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模式
第一节 审计目标
第二节 审计模式
第三节 审计过程
第三章 审计计划
第一节 初步业务活动
第二节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总序
第二版前言
上篇 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 审计概述
第一节 审计发展历程
第二节 审计含义
第三节 审计分类
第二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模式
第一节 审计目标
第二节 审计模式
第三节 审计过程
第三章 审计计划
第一节 初步业务活动
第二节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第三节 审计重要性
第四节 审计风险
第四章 审计证据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性质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第三节 函证
第四节 分析程序
第五章 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
第一节 审计程序
第二节 审计基本方法
第三节 审计抽样
第六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第一节 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第二节 信息技术审计范围的确定
第三节 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审计
第四节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表格的运用
第七章 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工作底稿概述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第八章 风险评估
第一节 风险评估概述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第三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一)
第四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二)
第五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三)
第六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一)
第七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二)
第八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三)
第九章 风险应对
第一节 总体应对措施
第二节 进一步审计程序(一)
第三节 进一步审计程序(二)
中篇 业务循环篇
第十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概述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第四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第十一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概述
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第四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第十二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概述
……
下篇 道德法规篇
(三)从两个层次考虑重要性水平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必须从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
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由于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出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的结论。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多大错报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做决策,是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的结果。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主要是采用定量的方法来确定,即注册会计师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来计算确定。
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由于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由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信息汇集而成,因此,注册会计师只有通过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实施审计,才能得出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的结论。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称为“可容忍错报”。可容忍错报的确定以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初步评估为基础。它是在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确定的可接受的最大错报。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第一,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第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重要性水平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关系;第三,审计费用的高低。不同账户的审查难度不同,有些账户审查起来难度大、手续复杂、耗费的时间长、审计费用高,而有些账户的审查就相对容易些。在保证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对那些审查容易的项目少分配一些重要性额度,而对那些余额大、审查难度大的账户适当多分配一些重要性额度。
由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即可容忍错报)对审计证据数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确定可容忍错报。在确定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要注意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总和不能超过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