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从思想源头和实践历程上,深刻阐明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曲折历史,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强调要通过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要讲话视野开阔,思想深刻,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根据中央要求,中宣部理论局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编写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
前言
一、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2.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代表人物
3.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4.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3.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完善
4.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三、开辟人类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纪元--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
1.时代的变化与列宁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
2.十月革命的胜利及伟大意义
3.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4.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及挫折--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苏联模式的兴衰
1.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2.苏联模式及其局限
3.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尝试
4.苏东剧变及其历史教训
五、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实践
1.选择社会主义: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4.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的认识成果
六、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1.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开启
2.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4.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
结语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总趋势
2.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
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后记
第二,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要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就提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设想,但是战争打乱了这个计划。战争结束后,列宁再次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这个计划,并强调指出:如果不顺利地完成这一转变,新制度的巩固就缺乏基础,旧制度的复辟就会不可避免。他在1923年1月总结道:“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转到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上去了。”这里讲的文化,是一种广义的文化,不仅包括精神文化,而且包括物质文化。
第三,通过合作社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俄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在人口中所占比重很大。因此,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列宁采取的新经济政策重视了农民利益,纠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忽视农民利益的偏差。他提出发展农业合作社,将社会主义大工业与小农经济联系起来,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在他看来,农民对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十分熟悉、容易接受,合作社是把农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的最好形式;实现全体居民的合作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完全实现了合作化,苏维埃就在社会主义基地上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