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些人:“70后”作家论》为“70后”作家论的结集,既研究了老牌作家卫慧、安妮宝贝、魏微、金仁顺、张学东、乔叶等,也研究了目前创作势头较盛的张楚、冯唐、葛亮、哲贵、黄咏梅、梁鸿等,也对尚未得到普遍认可的陈润华、斯继东、肖江虹等进行了研究。全书通过作家论的形式展现出青年作家的复杂性: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和现实处境,有着不同的思想资源和社会诉求,也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文学趣味。
70后作家已日益成为中国当下文坛的主力军,本书呈现出了该作家群体的复杂图景。在评论作家时,作者不作理论预设,而是基于文本,随物赋形,试图描述出每位作家的独特性,展现其文学风貌与立场。
刘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已出版《当下消息》《通三统-一种文学史实验》《晚清民初"个人-家-国-天下"体系之变》。
丛书总序 吴义勤
序 孟繁华
代前言:文坛崛起新势力——2012 年中篇小说述评
第一辑
先锋、成长经历、现实
——魏微小说的三个关键词
直面生活中的问题
——评乔叶《拆楼记》
张学东小说的三对关键词
两次抉择,三种卫慧
《情人》在中国的一种流变
——读安妮宝贝《告别薇安》
《不二》是黄书,却作道书状
上下求索
——徐则臣论 丛书总序 吴义勤
序 孟繁华
代前言:文坛崛起新势力——2012 年中篇小说述评
第一辑
先锋、成长经历、现实
——魏微小说的三个关键词
直面生活中的问题
——评乔叶《拆楼记》
张学东小说的三对关键词
两次抉择,三种卫慧
《情人》在中国的一种流变
——读安妮宝贝《告别薇安》
《不二》是黄书,却作道书状
上下求索
——徐则臣论
两个时代,一种精神
——读朱文颖《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
鲁敏之三变
——兼谈其新作《六人晚餐》
先锋、历史、现实
——金仁顺小说的三个关键词
“ 或者鼹鼠,或者飞鸟”
——李浩论
以性与爱彰显女性主体意识
——盛可以论
呈现城市与乡村的面貌
——论黄咏梅的小说
张楚的轻与重
——从《七根孔雀羽毛》谈起
献给先锋文学的吻
——读张楚的小说《献给安达的吻》
“ 我们都是有病的人”
——戴来论
校园内的青春
——李师江《中文系》与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第二辑
从先锋文学到中国传统
——东君创作论
“ 新时代”的“ 我们夫妇之间”
——评东君《在肉上》
艾玛的绵密
——读她的几篇小说
关于“ 一部分人”
——论哲贵
“ 把沉重交给轻松”
——评宋方金《美丽的契约》
或侠或巫
——马笑泉论
书写人伦之正
——付秀莹论
“ 后王朔时代的北京顽主”
——石一枫论
隐藏的锋芒
——读张祖文《拉萨河畔》
让每一个人都登台表演
——斯继东小说论
军队基层的歌者
——谈王凯的小说
插在地上的刀子
——陈集益论
远方与近处
——杨遥论
游走于雅与俗、坚硬与柔软之间
——鬼金论
在路上
——鬼金、刘涛谈话录
弃医从文者高晓枫
紫青稞:有关西藏的一个关键词
——读尼玛潘多《紫青稞》
以小说为传记
——读朱庆和小说《鹿燕平》
肖江虹的世界:乡村与城市
童话与化民成俗
——俞愉的童话创作
新进城者
——评韩晓英《都市挣扎》
城市中人的物质与精神状况
——读常芳《一日三餐》
第三辑
对南京的怀想
——葛亮、刘涛的对谈
渊默而雷声
——李云雷论
由个人经历而至历史传统
——张锐强论
以“ 真正的红楼精神”改造张爱玲
——“ 红”范儿作家计文君论
梁庄的内与外
——论梁鸿
一个自由主义者是如何练成的?
——读房伟《英雄时代》
民间的缝隙
——评陈润华《偶然的南方》
困而不失其所亨
——《雪夜梁山》发微
寓言耶?现实耶?
——读黄惊涛《花与舌头》、黄孝阳《人间世》《旅人书》
由作家到电影研究的学者
——沙蕙论
朱家雄和他的北大故事
——读朱家雄《毕业前后》与《未名湖畔的青春》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