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整个社会面临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人们彻底改变了就业意识和就业行为。这一变革必须促使人与职业(工作岗位)达到最佳匹配。职业心理学涉及心理学在求职及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所有方面,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们选择、从事和改变职业上有关的个体差异和特点,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实现人-职匹配,达到职业目标的实现,维持和促进职业心理的生存和发展。《职业心理理论与实践》分4编12章,按照职业心理导论篇-职业心理理论篇-职业心理发展篇-职业心理管理篇的清晰路径展开。第一编为职业心理导论,分2章,主要涉及职业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和个体的职业社会化问题。第二编为职业心理理论,分2章,主要涉及职业发展理论和职业指导理论。第三编为职业心理发展,分2章,主要涉及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问题。第四编为职业管理,分6章,主要论及职业心理测评、职业心理咨询、职业指导、职业心理健康、职业绩效、员工心理援助计划EAP。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可供高等学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职业大学、职业院校学生使用,亦可作为职业心理学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以及劳动、人事和其他管理人员进行心理学培训的教材或工作指导用书。
第一编职业心理导论
第一章
绪论
本章要点
■ 什么是职业心理学?
■ 职业心理学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 如何理解职业的内涵?职业的特征有哪些?
■ 职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把握?
■ 职业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职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具有无可取代的意义。美国社会学家怀兹曾经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当你拥有一笔不必工作也能维持生计的遗产时,你会不会脱离职业人的行列?结果发现,竟然有80%的人认为,即使生活富裕,仍然愿意继续工作。其理由是:工作是一种乐趣;希望自己的内心经常保持充实感;以此维持自己的健康;通过工作可以促进人际交往;证明自己是活生生的人;保持自尊心,等等。由此可见,职业对个体来说,除了谋生的功能外,还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证明自己的社会存在、实现自我价值。
第一节职业心理学发展概况[*2]
一、国内外对职业心理学的理解
在国内,“职业心理学”的英文通常为vocational psychology,主要研究人们对不同职业的看法、就业前的准备、从业后的变化、不同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影响、职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在国外,“职业心理学”可以有多种表示,英国心理学界一般倾向于用occupational psychology,其含义基本与工业心理学相同,指个体在某一特定时间所从事的职业,即具体的工作,它可能是连续的(如正常的升迁和在本行业范围内的调动),也可能是间断的(如因劳资双方彼此不满意而造成的辞职或辞退)。它主要研究各种职业的特征而非从事该职业的人的特征,包括各种职业的责任和任务分析、不同职业的特殊能力要求,以及从业人员的兴趣和价值观等。其研究领域包括人事心理学、人机系统心理学、工业关系心理学、职业社会心理学和组织管理心理学5个方面。在某种情况下,career psychology也可以译作“职业心理学”,即以动态的观点研究人们在职业生涯中不同阶段(包括就职前、从事职业过程中及退休后)的连续的变化特征。近年来兴起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管理”等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职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徐大真(2011)主编的《职业心理学》一书中,对职业心理学是这样定义的:职业心理学是研究人在职业领域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即研究人与职业活动相结合时,人与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个体心理差异和各种群体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它是一门旨在提升人类行为效能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孟慧(2009)在其主编的《职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职业心理学是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人们一生发展中的职业问题。对于个人来说,它的主要目的是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解决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成熟,使其适应环境变化,并获得幸福的人生。而对于组织来说,它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帮助组织维护员工健康,促进员工的职业成熟和发展,形成健康和谐的组织环境,使组织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从职业心理学的名称变化,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职业心理学的含义。通过Google学术搜索(http://scholar.google.com)可以发现,2000年以后的研究中更多地使用career psychology,occupational psychology在2000年以前的研究中出现的频率更高。
目前,职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职业研究。职业研究是通过工作和职业分析,研究构成职业的各种成分的性质、特点,以及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等。②职业活动的研究。职业活动的研究是以职业适应为中心,探讨职业活动中的心理适应性及其与职业活动的相互影响。③职业性向研究。职业性向研究主要探讨职业能力、技能、兴趣、人格等与职业活动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问题。④职业指导与咨询。职业指导与咨询则是根据职业的要求和个人的条件,对求职者进行职业指导。⑤职业培训研究。职业培训研究关注用心理学原理进行职工培训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其中,职业指导是指有组织地帮助求职者选择职业,进行职业准备,使其能够作出合乎自己条件的职业选择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帮助求职者制订未来的计划,使其了解自己的能力、性向、兴趣、性格等,同时,也帮助他们了解社会条件和各种职业的条件。②帮助求职者进行有关的就职准备。③帮助求职者选择就职单位。④对求职者就职后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工作中作出成就等给予建议。
目前,职业心理学关注的范围从入职适应、生涯发展、群体心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心理等向积极心理、健康心理领域不断扩大。
职业心理学与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相关,在发达国家中已经形成了一门很重要的庞大学科。职业心理学形成于20世纪初,因时间和地域的变迁,概念渐有扩展。在美国,职业心理学是工业与组织心理学(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I/O Psychology),即美国心理学会的第14分支——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会(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SIOP)的研究领域之一。苏联曾在20世纪50年代使用职业心理学这一概念,其前身为技术心理学(technical psychology),其后发展为工程心理学(psychology of engineering)。英国心理学会的《职业心理学杂志》,其副标题为“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国际性杂志”,明确了该领域所包括的广阔范围。美国于1945年成立了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分会。在包罗万象的心理学权威工具书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y Abstracts)中,与此学科相关的专题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职业心理学与卫生人员问题(professional psychology and health personnel issues)、工程与环境心理学(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日本的职业心理学也被称为产业心理学或产业组织心理学。1985年,日本产业组织心理学会成立,包括人事、组织行为、操作和市场4个研究部门。其研究课题涉及个体、职场小集团、职场组织与结构、人机系统和社会文化环境5个层面,如在个体层面包括职务满意度、职业动机、职业能力、职业适应性、职业生涯、职业压力、勤劳观、生活方式等。
在欧洲的许多国家,职业心理学被称为工作与组织心理学。
尽管世界各国使用的名称略有不同,但是职业心理学的研究兴趣、研究内容、基本理论和体系基本是相同的。
我国早在民国初年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由商务印书馆等机构出版了相关的译著,由王国维译介的《心理学概论》中也论及了相关的内容。
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对该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之后再度复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职业心理学的研究开始引人注目。近20年来涉及职业心理学的研究逐渐增多,这表明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相关研究受到人们的进一步重视,目前该学科日益发展壮大。
职业心理学是在现代心理学发展起来以后,为适应现代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分工精细化、对“人职”匹配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美国是现代职业心理学的发源地,美国的职业心理学是从职业指导开始的。中国与西方古代也曾经有过比较丰富的职业心理学思想,但是都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