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故事·点燃激情:北京残疾人奥运会成功举办》为“共和国故事”系列丛书中的一册,选取了北京残疾人奥运会成功举办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细节事件,详细讲述了北京残疾人奥运会成功举办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北京残奥会吉祥物亮相
2006年9月6日,夜幕降临,北京进入2008年残奥会倒计时两周年。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八达岭长城脚下灯火辉煌,第十三届夏季残疾人奥运会吉祥物,马上就要揭开神秘面纱。
正如期待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诞生一样,人们再次期待北京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对残疾人奥运会的感情和理解,期待残疾人奥运会的理念在东方古同延续,期待对这一理念诠释的吉祥物的诞生。
20时2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用手触动发布装置上的开关。
这时,只见5道绚丽的焰火划过晴朗的夜空,现场的大屏幕上勾勒出吉祥物轮廓,一头憨态可掬的小牛形象显示在大屏幕上。
同时,两个两米多高的充气吉祥物卡通人从大屏幕后走上舞台,这便是人们期盼已久的第十三届夏季残疾人奥运会吉祥物“福牛乐乐”。
“福牛乐乐”是中国奉献给残奥会和世界的友好形象大使,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诠释着丰富的奥林匹克精神,蕴涵着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前几届残疾人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大多以主办国家当地珍稀动物为原型。
这些吉祥物带有极强的地域色彩,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通过自身的展示,向全世界传达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悉尼残奥会吉祥物“里兹”就是其中的代表。2006年都灵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吉祥物“冰精灵阿斯特”的雪花形象可算例外。
以动物作为原型进行吉祥物设计,已逐渐成为残奥会吉祥物设计的趋势。
北京残奥会吉祥物的设计,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完成的。这次的选择和设计是否能像“福娃”一样再度感动世界?能否体现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
面对这样的问题,北京奥组委早在2004年8月5日,便开始了残奥会吉祥物设计的征集工作,几乎是与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设计征集同步。
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奥组委共收到有效作品87件。在此期间,负责征集工作的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成了最繁忙的地方,咨询电话、邮寄信件、电子邮件不断地从世界各地集中到这里。
2004年12月1日17时30分,征集活动截稿。
2005年11月11日,“福娃”面世后,北京奥组委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残奥会吉祥物的评审修改工作。
12月30日,87件作品被呈现在由专家、学者、残疾人艺术家、残疾人代表等各方人士组成的评委会面前。
这些作品中既有以动物为蓝本创作的形象,也有以中国神话中的神兽或人物为原型的设计。
经过评审,美猴王、哪吒两个神话人物形象和白鳍豚3件作品引起了评委们的注意。
评委会初次确定的这3个形象,基本确定了残奥会吉祥物创作修改的方向。
电视剧《西游记》和动画片《大闹天宫》让美猴王的形象深受中同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喜爱,而哪吒的故事也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可以说,在认识度和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上,这两个形象“代言”北京残奥会都有着极大优势。而白鳍豚以其濒危物种的身份和精灵可爱的形态也为自己赢得了不少支持。
随着3件作品的确定,修改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然而,随着修改工作的深入,意想不到的难题却将另一个形象推到桌面。
首先,加入修改工作的是“福娃”的主要设计修改者,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韩先生将修改创作工作委托给了参与“福娃”设计修改工作的另一位主创人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吴冠英先生继续进行修改工作。
随着修改工作和评审工作的不断深入,美猴王的形象却因为形象、精神内涵等综合原因早早地退出了“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