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民主,缔造共和。筚路蓝缕,以启中华。孙中山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此子绝非池中物
檀香山的中国少年
殖民地的反叛青年
没有路就反出一个新世界
四海漂泊的革命者
霹雳一声起义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十次起义,前赴后继
被尊为中华民国之父
为了主义,不惜一战
揭开新时代的帷幕
和平、奋斗、救中国
此子绝非池中物
带着彩云之南,广南西路土地上亿万年的泥沙,珠江滚滚东下,在北回归线和东京115度交汇点上投入太平洋的怀抱。经久不息的冲刷沉淀,南粵的母亲河给广阔的南方带来新的土地,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在这里堆积,成长,养育丁下千万万的人民。孙中山就是这千万人中的一个。
孙中山诞生时并没有满天祥云,凤凰临门,他只是粵南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诞生的第三个男孩。
与许多家世深厚的革命党人比起来,孙中山的出身更贴近劳苦大众。这也是他为州么一直心系民众的原因吧。要想探寻孙中山革命:一生的脉络,捕捉他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必不可少。和众多革命者一样,少年孙中山浑身充满了浓稠的热血,是血气方刚的愤青。
珠江三角洲因为泥沙沉淀的缘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成为中国仅次于长江三姓,洲的富饶所在。在这片全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有个香山县,县治西南五十多里地濒临伶仃洋的冲积平原上,是一个只有两百人的小村庄。
村庄东西长南北窄,依偎在兰溪河畔,一条街道把村庄劈成两半。村中有三姓,杨、陆、孙。村北有一座古庙,供奉着“北方真武玄天大帝”。翠亨村也是田园风景幽雅之所,各家院落前靠街道,后有修竹相围,东有溪流,西有树林。
19世纪以前,此地默默无闻,甚至从未出现在省级以上的地方志中。但当1866年l1月12曰第一缕阳光洒在东太平洋的海岸线时,翠亨村这个优美的名字注定要被书写入中国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