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收分为理论分析与招标实务两部分。理论分析中,从政府投资体制制度创新的现实意义出发,运用公共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等前沿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充分表述了政府投资体制的理论框架,对我国政府投资体制制度创新作了实践探索,并在综合比较国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与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政府投资体制的改革路径,提出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创新思路,形成了政府投资项目法人招标制的整体框架。
该书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相关理论,研究了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主要创新方式及其运用,超越了单纯实务操作,具有方法的先进性与理论创新性,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指导工作实践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也能发挥显明作用和效果。
本书应用通俗的语言对相关理论和实务进行阐述,所列文献力图丰富、新颖,所以具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既适合于政府部门人员和实务操作者,也适合于大学师生作为相关课程的辅助读物,对爱好者来讲也是一本难得的综合分析类书籍。
钱维,女,1970年出生,199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为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国家高级项目管理师,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处副处长。
上篇(理论分析篇)
第1章 导论
1.1 政府投资体制制度创新的现实意义
1.1.1 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
1.1.2 政府职能转换的要求
1.1.3 政府财力限制及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
1.1.4 市场的发育程度为制度创新提供的条件
1.2 政府投资体制制度创新的实践探索
1.2.1 历史背景与脉络
1.2.2 决策权限的放与收
1.2.3 政府投资的责任约束
1.2.4 其他投资体制改革探索
1.3 政府投资体制创新所要解决的问题——效率意向难实现
1.3.1 投资体制改革的现实困难——效率意向难实现
1.3.2 投资体制改革中各项探索遇到的困难 上篇(理论分析篇)
第1章 导论
1.1 政府投资体制制度创新的现实意义
1.1.1 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
1.1.2 政府职能转换的要求
1.1.3 政府财力限制及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
1.1.4 市场的发育程度为制度创新提供的条件
1.2 政府投资体制制度创新的实践探索
1.2.1 历史背景与脉络
1.2.2 决策权限的放与收
1.2.3 政府投资的责任约束
1.2.4 其他投资体制改革探索
1.3 政府投资体制创新所要解决的问题——效率意向难实现
1.3.1 投资体制改革的现实困难——效率意向难实现
1.3.2 投资体制改革中各项探索遇到的困难
1.3.3 政府投资体制创新所要解决的问题
1.4 政府投资体制研究的主要概念
1.4.1 投资
1.4.2 政府投资项目
1.4.3 政府投资的性质分析
1.4.4 投资体制
1.4.5 政府投资体制
1.5 政府投资体制创新的重要制度安排——项目法人招标
第2章 政府投资体制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
2.1 政府投资项目体制创新需要回答的理论问题
2.1.1 政府投资体制改革需要回答的理论问题归纳
2.1.2 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理论体系思路
2.2 政府投资公共经济学
2.2.1 政府投资项目受益的公共性
2.2.2 项目运行状态下的排他性收费
2.2.3 投资体制的公共决策属性
2.3 基于公共决策体系考察的政府投资体制的治理机制理论
2.3.1 公共决策体系的治理机制理论
2.3.2 行政科层体系的分权与综合
2.4 政府投资体制中政府与市场的结合
2.4.1 市场主体间经济运行的效率机制
2.4.2 政府与市场机制衔接界面的性质
2.4.3 市场主体营利动机与公众对公共物品普遍需求的矛盾协调
2.4.4 “市场”部分地替代“政府”的条件
2.4.5 政府采购招投标与政府项目特许经营拍卖及其结合
2.5 市场失灵、外部性和政府管制
2.5.1 市场失灵及其外部性
2.5.2 自然垄断与政府投资
2.5.3 特许准入
2.5.4 政府定价
2.6 政府项目投资的理论核心——信息不确定及风险分担
2.6.1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认识的项目投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2.6.2 多方投资的风险担保机制
2.6.3 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分析的理论核心的把握
第3章 国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与实践的经验
3.1 国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背景及进程
3.1.1 国外政府投资体制
3.1.2 投资体制改革背景
3.1.3 改革过程
3.1.4 政府投资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效果
3.2 国外政府投资管理体制的经验及特点
3.2.1 典型国家政府投资管理体制的经验
3.2.2 国外政府投资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
3.3 政府投资与市场结合的运行方式——公私伙伴关系
3.3.1 公私伙伴关系的定义
3.3.2 公私伙伴关系的典型结构
3.3.3 公私伙伴关系的制度安排
3.3.4 公私伙伴关系的适用范围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3.3.5 公私伙伴关系的优势
3.4 国外政府投资项目典型领域实例考察
3.4.1 曼谷第二阶段高速公路项目
3.4.2 马来西亚南北高速公路项目融资
3.4.3 澳大利亚悉尼港海底隧道工程
3.4.4 伦敦地铁
3.4.5 滑铁卢地区的垃圾气体发电厂
3.5 对我国的启示
第4章 项目法人制度的背景:中国政府投资体制的演变
4.1 体制变迁决定了中国政府投资方式的改变
4.1.1 传统政府投资体制及历史评价
4.1.2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简要回顾
4.2 现阶段政府投资的特点
4.2.1 从政府投资领域看,投资范围宽
4.2.2 从政府投资的决策程序看,重视政府审批
4.2.3 从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看,融资渠道单一
4.3 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措施
4.3.1 建立健全内在统一机制
4.3.2 断开项目公司与政府之间的脐带
4.3.3 制度创新
4.4 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趋势
4.5 小结
第5章 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创新思路
5.1 政府投资体制改革探索中的主要困境
5.1.1 “熟知”非“熟用”
5.1.2 “三制”实际效果欠佳
5.1.3 “建管分离”与“建管统一”长期争论
5.2 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创新思路
5.2.1 把握政府投资体制制度的关键——风险损失分担的边界划分
5.2.2 营造政府与市场的新型关系——政府和市场成为投资伙伴
5.2.3 建立政府信用风险承担机制——与市场主体信用风险保障机制相匹
5.2.4 克服相关制度环境障碍
5.3 创新实践例证概述
5.3.1 南京过江通道“项目法人招标制”探索
5.3.2 “项目法人招标制”主要创新点
5.4 小结
第6章 政府投资项目法人招标制的基本框架
6.1 项目法人招标制内涵分析
6.1.1 项目法人招标制概念
6.1.2 项目法人招标制的内在基本关系
6.2 项目法人招标制的制度构架
6.2.1 基本组织结构
6.2.2 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6.2.3 政府的作用
6.2.4 制度运作
6.3 实施项目法人招标制的若干要点
6.3.1 适用范围
6.3.2 实施原则
6.3.3 实施条件
下篇(招投标实务篇)
第7章 招标投标简介
7.1 招标投标的基本概念
7.1.1 招标投标的定义
7.1.2 招标投标的基本特性
7.2 招标方式及招标组织方式
7.2.1 我国法定的招标方式
7.2.2 招标的组织形式
7.2.3 招标机构代理招标与自行招标的比较
7.3 招标投标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7.4 招标程序
7.4.1 招标
7.4.2 投标
7.4.3 开标
7.4.4 评标与定标
第8章 项目法人招标操作实务
8.1 招标公告的发布
8.1.1 招标公告的内容
8.1.2 发布招标公告的注意事项
8.1.3 发布招标公告的指定媒体
8.1.4 违反发布招标公告法律责任
8.2 资格预审
8.2.1 资格预审的目的、意义
8.2.2 资格预审公告内容
8.2.3 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
8.2.4 关于联合体申请人资格
8.2.5 资格预审文件的评审
8.2.6 确定资格预审入围申请人
8.3 项目法人招标文件的编制
8.3.1 招标文件的编制原则
8.3.2 招标文件应包括的内容
8.3.3 长江南京段上游过江隧道工程项目法人招标文件提纲范例
8.3.4 售卖标书
8.4 现场踏勘与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
8.4.1 现场踏勘的安排与组织
8.4.2 招标文件的澄清
8.4.3 招标文件的修改
8.4.4 招标文件澄清修改后权利义务变更
8.5 评标前准备及开标
8.5.1 确定评标方案
8.5.2 评标委员会的组建
8.5.3 开标准备工作
8.5.4 开标
8.5.5 开标公证
8.6 评标与定标
8.6.1 评标工作组织、安排
8.6.2 推荐中标候选人
8.6.3 评标报告的起草
8.6.4 定标、发中标通知书
8.7 合同谈判及组建项目公司
8.7.1 与中标人谈判
8.7.2 中标人组建项目公司、签订合同
附录一:长江南京段上游过江隧道工程项目法人招标资格预审文件
附录二:长江南京段上游过江隧道工程项目法人招标文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