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集在这里的书话,是近年来发表于《大武汉》杂志上“白璧斋书话”专栏中的一部分。《大武汉》杂志一月两期,给了作者董宏猷一个整理自己旧书收藏的机会。选辑在《江南淘书记》中的书话,大致上是按照文学史的脉络,而编排的。作者的原则,是坚持用自己的藏书说话,以书说人,以书说事。由于专栏的版面有限,同时,照顾到杂志的读者面,不可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去进行有关版本、内容的专业性考证,也不可能全面地去评价一个作家,评论不是书话所承担的任务。
董宏猷,湖北咸宁人。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市作家协会主席,武汉市文联文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著有《董宏猷文集》四卷,长篇小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十四岁的森林》、《天上掉下个胖叔叔》幽默小说系列、《少男少女进行曲》、《山鬼》等,小说集《长江的童话》、《湖畔静悄悄》以及诗集散文集、纪实文学等多种。 曾经三次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两次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还获得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 作品在台湾出版后,曾被评为“十佳图书”,并获台湾优良儿童图书金龙奖。长篇小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曾作为唯一的一部纯文学作品,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国际儿童图书评奖。多部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自序
自鸣说钟
西学大成
寻觅新民
时务今识
海门淘史
血色实录
元年书牍
武汉百年
反思启蒙
彷徨与伤逝
人间妙品
喜得语丝
周氏兄弟
最后一课 自序
自鸣说钟
西学大成
寻觅新民
时务今识
海门淘史
血色实录
元年书牍
武汉百年
反思启蒙
彷徨与伤逝
人间妙品
喜得语丝
周氏兄弟
最后一课
杜威来了
白杨礼赞
人生大乐
理想悲歌
拓荒与耕耘
荷塘背影
爱之春水
归雁漂泊
金秋菊香
巴金之夏
雷雨终生
寂寞女神
归去来兮
浪漫漂泊
太阳微笑
书香传奇
蕙风之后
雪峰之花
丁玲之漩
从文之泪
死水红烛
萧红红了
萧军批判
西湖淘红
江南淘书记
秘钞金瓶梅
缅怀黄裳
钢铁不朽
皇村漫议
十分温暖的爱
永远的晚饭花
怎样读董桥
这个故事也很古老了。
说的是没有电灯的山村,第一次通了电,用上了明亮的电灯。一个从未走出过大山的老奶奶,一直坐在电灯下,拿着扇子,使劲地扇电灯。大伙儿觉得很奇怪,老奶奶说,我怕费电,想把电灯扇熄了。可这灯怎么不怕风,扇不熄啊?2009年,德国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式上,中国作家莫言的发言也很有意思。莫言是山东人。他说小时候听爷爷讲,德国人到山东之前,传说洋鬼子没有膝盖,弯着腿走路。于是看到外国人的时候,就特别注意洋鬼子有没有膝盖。同样的,由于资讯的阻隔,相互的不了解,在一本西方的杂志上,说中国人都是在树上栖息的鸟人。
全场大笑,包括中国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
莫言的发言,自然是说明东西方文化彼此沟通的重要性。这些今天看来似乎荒诞可笑的事情,在当时,恐怕是非常真实的存在。不仅是普通的老百姓,就连著名的学者,也因历史的局限,而作出非科学的判断。例如,明末清初,当西学传人中国时,就有一种说法,说“西学源出中国”,认为西学中的某些东西,其实是中国古代已有的,而后传人西方的。黄宗羲就认为,某些数学原理,是周公时代西传的;王夫之则认为,西学大多是“剽窃中国之绪余”;而钱大昕认为,西方的天学算学,是出自于在中国已失传的祖冲之的著作。黄宗羲、王夫之何许人也?那是清初的大思想家,我最崇敬的大学者,二位学术伟人还是中国著名的天文数学家。而钱大昕先生,则是“一代儒宗”,被称为“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们对西学的判断。和他们对西学的陌生、不了解不无关系。这样的看法,也许会让当时的中国人安心地承认这些“源出中国”的西学,并去学习之,但是,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便越来越客观,越来越理性。这与许多中国人亲自到西方去游历分不开,同时,也与许多西学的原著翻译介绍到中国来,密不可分。
我收藏的《西学大成》,便是当年发行量极大的介绍西学之大成大著,全书共十二编五十六种,算学、天学、地学、史学、兵学、化学、矿学、电学、声学、光学、汽学、重学,浩浩瀚瀚,无所不包。《西学大成》系清末王西清所辑,清光绪乙未年醉六堂出版。光绪乙未年,即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该书由清朝著名书法家孙廷翰题字,著名学者王韬写序。过去有些人将《西学大成》误认为是孙廷翰所辑,这是常识性的错误了。尤其是旧书网上,一些书商恐怕是将“孙廷翰书”误认为是“孙廷翰写的书”,殊不知此书非彼书,乃是书写题字之意也。孙廷翰,浙江诸暨人,光绪十五年进士,书法家。其书法初学赵孟頫,后改颜真卿,当时的书坊主人请他题字,乃是题中之义也。
为此书写序的王韬,乃是当时的名人,传奇人物。他是江苏苏州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外号“长毛状元”。
说来有趣,1860年,李秀成率领的一支太平军攻陷苏州、常州,进迫上海。此时,王韬化名黄畹,上书给太平军的长官刘绍庆,为太平军出谋划策,后来李鸿章占上海,黄畹的书信落入清军手中。李鸿章知道黄畹就是王韬,便以“通贼”罪下令通缉,一时满城风雨,其“长毛状元”的外号便由此而来。
王韬曾在上海的墨海书馆工作,其馆长之子正是英国驻上海领事。王韬在上海英国领事馆避难四个多月,后亡命香港。其后,又游历欧洲,曾应牛津大学校长特邀,到牛津大学以华语演讲。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学者在牛津大学演讲,并大获成功。1874年,王韬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华资中文日报——《循环日报》,因此,他被尊为中国第一报人。王韬自任主笔十年之久,发表八百余篇政论,鼓吹中国必须变法,其著名的《变法自强上》、《变法自强中》、《变法自强下》三篇政论,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变法”的口号,比郑观应《盛世危言》早十八年,比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早二十三年。康有为在1879年曾游历香港,正值王韬担任《循环日报》主笔之时,因此,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极有可能受到王韬之影响,因此,王韬无疑是中国变法维新运动的先行者。
王韬在《西学大成》的序言中说道:“西学至今日亦盛矣哉。谈西学者人人自以为握灵蛇之珠,蕴荆山之璞,而作终南山捷径,焉不知西学皆实学也,非可以空言了事也。”然后明确提出,学习西学,“有裨于人,有益于世,富国强兵,即基于此学也。”王韬在序言中明确指出,是“鄞县王君西清”编辑的,在即将付石印之时,请他作序。许多人恐怕没有读王韬的序言,就贸然认定此书是“孙廷翰”编的书,悲哉也乎!此书由上海醉六堂书坊所印。这个醉六堂书坊也是蛮有故事的。传说两朝帝师、咸丰状元、翰林院修撰翁同稣游上海,有一天,到醉六堂书坊访书,看见了明拓本《皇甫君碑》。翁大人也是大书法家啊,其楷书也是了得。
看见楷书名碑,自然是爱不释手,可是《皇甫君碑》标价甚高,翁大人也许是没有带多少银子,便与书坊主人议价,哪知道主人一见他要讨价还价,顿时大怒,竟然将翁大人赶了出去。有意思的是第二天,翁大人舍不得那《皇甫君碑》,再次来到醉六堂书坊,摩挲良久,忍不住再次议价。书坊主人仍然是和昨天一样,一点情面也不留,再次“怒而逐客”,将翁大人又赶出了门。P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