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卷·化工与技术分册
定 价:168 元
丛书名: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当前图书已被 5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总主编钱伟长
- 出版时间:2015/1/1
- ISBN:9787030430496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K826.1
- 页码:52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国家“十一五”重大出版工程《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全书按学科分别结集卷册。书中着力勾画这些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路径和学术生涯,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
本书记述了近400位著名专家,其中化工分册共记述了约70位专家学者,是研究我国化工学科发展的重要文献。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二、因陋就简制造TNT炸药,为抗日救国大业做出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林风原本想南下昆明去西南联合大学,继续完成他因战争而中断的研究生学业,把毕业论文做完。后在天津清华同学会,恩师叶企孙及学友钱伟长等,力劝他留下来发挥自己的化学专长为抗日做一些工作。林风决定服从抗日救国的需要,留在北方的日军占领区里,尽自己所能为抗日救国的民族大业做些贡献。那时由于技术力量弱,冀中抗Ft根据地自制的黑色炸药炸不透日本装甲车的钢板,急需爆炸力强的高级炸药。那段时期,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林风就以天津英租界里的宝华油漆厂为掩护制造炸药。宝华油漆厂很小,连看门的在内只有3+zA。地点在英租界边缘的海河边上,因而很隐蔽。那时林风住在清华同学会,每天早出晚归,悄悄地进入这个小厂,在极端秘密和无助手的情况下,仅靠两个露天的通风柜和几个搪瓷锅、脸盆等简陋器具,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一锅一锅地制造当时世界上爆炸威力最强的烈性炸药TNT。其问,他根据可能买到的原料,也造过一些苦味酸炸药和雷管药。组织上安排另外两名爱国大学生和冀中军区派来的两个人,分别负责采购原料和运送制成的炸药。TNT炸药是浅黄色的固体物,与肥皂的颜色差不多。林风把制成的炸药加热熔化后,倒人一个长方形的模子,做成当时市面上常见的长条肥皂模样,负责运送的同志再把它们混入肥皂条里,一箱箱地通过秘密渠道运送进吕正操将军领导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另外,按林风的建议,中共地下党还买了不少硝酸铵化肥,运人根据地,与TNT炸药混合使用,爆炸力也很强。后来冀中抗日游击队在北平至石家庄的铁路线上炸毁日本人的军用列车,主要就是用的这种混合炸药。
那时,住在天津清华同学会的叶企孙师生几人,搞到的物资中,除炸药外,还有无线电发报机、印刷机、各种油墨、钞票纸、文具、布匹等。这些物资都陆陆续续地运进了冀中抗日根据地。
之后,由于日寇在天津城里对抗日人士的搜捕越来越紧,白色恐怖不断加剧,叶企孙等南下去了昆明,而林风则在1939年夏于北平不幸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在狱中关押了6年多,直到1945年9月3日日本投降后才集体获释。
出狱后,林风先在新办的小报《正报》报馆当了一段时间不长的编辑,之后就参与了清华大学的复校,在清华大学复校委员会图书馆工作。但由于经常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和尾随盯梢,他不得不离开北平,辗转去了上海,1946年11月经上海中共地下党的同志介绍,进了刚成立的中国石油公司,任工程师,并工作到上海解放。从那时起,时年35岁的林风开始与石油和石化工业结缘,一直从事石油炼制的技术工作,风风雨雨近60年,从未间断。
三、为新中国年轻的炼油工业做出贡献
上海解放后,林风进了由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的高桥炼油厂,任工程师。1950年5月他调人大连中苏石油公司任副总工程师。
1950年,民主德国的工业部长来华进行工作访问,提出有能力为中国建设人造石油工厂。对此,1951年5月中国派出了一个考察团。团长是当时的石油管理总局唐克副局长,林风作为成员兼翻译随团赴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考察回来后,林风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问埋头写了一份报告,以大量的论证数据及有关资料,否定了民主德国有此建设能力以及由他们来建厂的提议。此报告被上级采用,为国家避免了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1952年,林风率队赴甘肃勘察新建炼厂的厂址,经过半年的努力,提出了全套技术资料,被上级采纳后开始在该址建设兰州炼油厂。之后的两年里,林风一直负责兰州炼油厂的国外设计事项,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付的工作任务。
1955年,林风调到北京石油设计局,先后任总图室主任、第一工艺室主任。
1956年,林风又奉派参加筹建北京炼制研究所,任筹备处副主任。当时,筹备处无正主任,只有两个副主任,林风负责全面的技术储备工作。作为筹备处的主要领导,林风等积极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精英和科研领域带头人。不仅冲破美国当局阻挠的闵恩泽、林正仙、陆婉珍、程之光4位留美博士归国不久即来筹备处工作,而且他们先后还吸纳了近30名从苏联、东欧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和十几位来自法国、菲律宾、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爱国归侨。1956年,在石油工业部的支持下,林风等筹备处领导与大连石油研究所领导张大煜、白介夫等协商并取得共识,又从大连石油研究所调入了一批炼油科技骨干。科技人员的大量成功调入,使当时的筹备处在建国初期就聚集了一大批中国炼油科技的精英人才。至1957年底,北京炼油筹备处的职工总数近500人,其中科研人员324人。他们一边建设,一边因陋就简地在十几个工棚里开展炼油科技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