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笔记》是著名作家郭雪波的首本散文。
来自大漠的郭雪波,以家乡科尔沁沙地及北方民族文化为文学背景,多年来书写了数百万字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并以此蜚声文坛,多次获得国内外和港台文学奖项。他这一首部散文中,粗砾的黄沙、摇曳的树草、呼号的禽鸟动物、及艰难挣扎的芸芸生命群体,是刺骨的基调;北方民族的足迹、荒蛮广袤的山野草地、萨满教及佛教文化的探索是它神秘的精髓;优美而略显粗旷雄浑的文字中,凸显人与自然的多重交响、东西文化几多碰橦、游牧文明与农耕文化千年融汇,一同构成这部作品的灵魂。填
咀嚼他文字的时候,你会隐约体会出作者追寻人类生命真谛、探觅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哲学宗教意味的那份初衷,心中也随着他的笔触对生命意义产生出更多一层感悟与考问。
郭雪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狼孩》、《银狐》、《火宅》、《锡林河女神》、《青旗嘎达梅林》《蒙古里亚》等多部;中短篇小说集:《沙狼》、《沙狐》、《大漠魂》、《郭雪波小说自选集》(三卷本)等十余部。《沙狐》和《沙漠传奇》等多部作品分别译成英、法、日、德文出版。《大漠魂》、《继父》分别获台湾《联合报》第十八届联合文学奖首奖和《中央日报》宗教文学奖。《沙狐》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国际优秀小说选》。根据《沙狐》改编的广播剧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狼孩》《银狐》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狼孩》获首届国家生态环境文学奖。小说《哺乳》获德国之声文学大奖优秀作品奖。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文学艺术特殊贡献奖获得者。
弯弯曲曲淹没在茫茫沙坨中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它也算做一条路,名称还挺大:嘎达梅林小路。
我询问当时陪同的乡秘书哈尔原因时,他笑说,别看它不起眼,当初嘎达梅林老婆梅丹琪琪格(后人称牡丹)劫王府大牢救出嘎达梅林之后,就从这条小路逃脱了搜捕。那会儿是一条密林小路,周围都是黑黑密密的榆树林。原来如此。抬眼望,如今沙地千里。王府、大牢、黑树林全埋在沙坨中荡然无存,惟存留这条小沙路,冠以英雄之名,从英雄的故乡曲曲弯弯伸向远方。
那天沿那条小路,我们去寻访嘎达梅林“四炮手”之一达林古尔布老人。当时我为完成中戏毕业作品<嘎达梅林)电影文学剧本,在科尔沁几个旗走访数月,这位达林古尔布老人是嘎达梅林贴身卫士(当时称“炮手”)中惟一活着的人,也是我最后一个采访对象。嘎达梅林作为蒙古族现代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天下皆知,可大家对他的了解一般都停留在歌词中的两句“为了蒙古人的土地”和“利益”。其实,“土地”原蒙古语的词“努土格,希若”的真实含意为“故土牧场”,并不指纯粹的“土地”。嘎达梅林起义之因是民国初期蒙古王爷把草牧场卖给军阀奸商招垦开荒,致使草原土地沙化。嘎达梅林本名孟业喜,达尔罕旗(今科左中旗)王爷的军事梅林(武装部长之类官),因家中排行最小是老嘎达,故称嘎达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