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康生活教育》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幼儿健康生活教育的理论基础,即概论部分,其中包括幼儿健康生活教育的基本理念、幼儿健康生活教育目标及内容、幼儿健康生活教育途径与方法以及幼儿健康生活教育评价,使读者从宏观的角度了解幼儿健康生活教育的全貌。第二部分是组织与实施部分,其中包括进餐、饮水、如厕、睡眠、盥洗、着装、劳动、保健、安全教育、动作发展、体操运动、器械游戏12项内容,为了便于教师和家长能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施教育,我们又将每项内容按照3~4岁、4~5岁和5~6岁分别呈现,在每个年龄段又分别从幼儿实际表现、幼儿发展目标、成人指导与帮助及家园教育案例来展示生活健康教育,突出了本教材全面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的特点。第三部分是依据各年龄段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要求,挑选出适宜集体教学的活动案例若干,供广大一线教师在进行健康教学时参考。第四部分是本课题组在健康生活教育研究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或相关的研究论文,供幼儿园在今后的健康教育研究中借鉴。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幼儿园课程及其影响的日益重视与关注,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不断深入。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园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北京作为全国首善之区,拥有一批办园条件优良、文化积淀深厚的名园。多年来,他们以“尊重幼儿个性特点、促进幼儿终身发展”为己任,努力践行《纲要》精神,并结合园所自身的组织文化、历史积淀、办园理念、办园特色,努力开展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有些园所自“八五”“九五”起,就承担着国家级、市级课题研究的任务,长期以来,他们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积淀起非常丰富的经验;有些园所立足园所自身特点,在行政教研、家园合作、幼小衔接、0~3岁早教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有的区域依托深厚的教研底蕴,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园质量;等等。为了充分挖掘和系统整理这些研究成果,推动区域内园际间的交流与互动,并率先垂范,将全国各地不同地域的园本课程研究引向深入,充分发挥首都幼教的龙头、示范作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前处特别组织编写了本套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丛书,与全国广大的幼教工作者共享。
第一部分 幼儿健康生活教育概论
一、幼儿健康生活教育理念
二、3~6岁幼儿健康生活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及发展评价
三、幼儿健康生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四、幼儿健康生活教育评价
第二部分 幼儿健康生活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一、实施要点
(一)对教师的要求
(二)对环境的要求
(三)实施健康生活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四)对教师工作的评价
二、幼儿健康生活教育各项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一)进餐教育
(二)饮水教育
(三)如厕教育
(四)睡眠教育
(五)盥洗教育
(六)着装教育
(七)劳动教育
(八)保健教育
(九)安全教育
(十)动作发展
(十一)体操运动
(十二)器械游戏
第三部分 幼儿健康教育教学活动
一、3~4岁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一)大家一起玩
(二)蔬菜宝宝
(三)好喝的水
(四)有便去厕所
(五)我自己睡
(六)漱口咕噜噜
(七)漂亮的脸蛋
(八)可爱的小脚丫
(九)聪明小猪大挑战
(十)保护自己
(十一)给小动物送食物
(十二)小乌龟爬爬爬
(十三)小白兔拔萝卜
(十四)我们去旅行
(十五)小小发射员
(十六)球宝宝跳得多
(十七)圈圈圆又圆
二、4~5岁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一)帮助小黑熊
(二)玉米真好吃
(三)做广告
(四)小手变干净
(五)照顾小鼻子
(六)小猪探望小熊
(七)我是健康小卫士
(八)邮递员
(九)安全标志
(十)踩气球
(十一)种萝卜
(十二)小兔买玩具
(十三)踩高跷游戏
(十四)赶走小鸡
(十五)送弹药
(十六)退行游戏
(十七)易拉罐游戏
(十八)快乐地板块
(十九)爸爸真棒
三、5~6岁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一)情绪温度计
(二)自己定食谱
(三)服装搭配
(四)我的身体
(五)身体的支架
(六)保护眼睛
(七)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八)牙齿接班
(九)食品健康
(十)交通安全我知道
(十一)一家人
(十二)小精灵
(十三)小飞机
(十四)小螃蟹运粮食
(十五)奥运会比赛
(十六)送娃娃去医院
(十七)接送宝宝
(十八)钻小洞
(十九)长绳接龙跳
(二十)好玩的塑料袋
(二十一)赤足探宝
第四部分 幼儿健康教育研究成果
关于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尽快午睡的研究
开设“心情角”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以情感为依托让孤独自闭症幼儿走出孤独
平衡膳食与幼儿营养
如何指导家长做好家庭健康教育
在体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
4~5岁幼儿足部运动探究
户外体育活动玩具的投放与运用
区域体育游戏对幼儿体能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幼儿健康生活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一、实施要点
(一)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应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有关生理、运动心理等方面的保健知识和简单的护理技能,注意幼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教育。全身心地爱护、理解、照顾每一位幼儿,关注幼儿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个体差异。
2.细心照料幼儿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同时与家长密切配合,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规,使其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和常规要求。使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
3.综合地运用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幼儿的锻炼兴趣,为幼儿起示范作用。
4.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灵活运用适当的组织形式与方法,保证运动量,引导幼儿上下左右肢体都参与活动。
5.加强对有特殊需要儿童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