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中国历史上必将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从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到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人民,乃至于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痛楚、无限感慨和萦绕不断的回忆。“多难兴邦”,中华民族也因此进一步得到凝聚和升华;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中国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这一年,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30年。在30年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波澜壮阔,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全球所瞩目。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快现代化的前进步伐,我国理论和实际部门将掀起一轮回顾、总结、反思和展望的热潮,为改革历程留照,为开创未来献策。
本书就是在这样的特殊年份里应邀编撰而成的。值此继往开来之际,全面回顾和总结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经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2008年在中国历史上必将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从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到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人民,乃至于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痛楚、无限感慨和萦绕不断的回忆。“多难兴邦”,中华民族也因此进一步得到凝聚和升华;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中国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这一年,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30年。在30年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波澜壮阔,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全球所瞩目。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快现代化的前进步伐,我国理论和实际部门将掀起一轮回顾、总结、反思和展望的热潮,为改革历程留照,为开创未来献策。
本书就是在这样的特殊年份里应邀编撰而成的。值此继往开来之际,全面回顾和总结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经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第一章 财税体制改革成为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
第一节 计划经济的弊端和改革开放的必然逻辑
一、计划经济的弊端
二、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第二节 分权化改革:“解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一、在政府与企业方面,注重政府对企业的放权让利/8
二、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方面,中央赋予地方以更大的财权与事权/8
第三节 以财税体制改革启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财政分权化改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突破口的必然性和基本效应
二、改革初期的财政经济形势和调整措施:为启动改革提供适宜的环境
第四节 传统体制下财政体制运行的特征及评价
一、我国高度集中财政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
二、以非税收入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
三、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的财政支出体制
四、对我国传统财政运行机制的简要评述
第五节 财政分权化改革的路径选择和阶段划分
一、以“分灶吃饭”方式开启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34
二、逐步以“利润留成”、“利改税”、“税利分流”和企业“产权明晰”方式,确立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微观市场主体地位
三、中国财税改革的阶段划分
第二章 从行政性分权到经济性分权: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革
第一节 行政性分权阶段的财政体制变革:1980——1993年
一、原有中央与地方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1980——1985年间的“分灶吃饭”财税体制改革及其主要内容
三、1988——1993年多种形式的地方财政包干体制
第二节 进入“经济性分权”阶段的“分税制”财税体制配套改革
一、1994年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的原因
二、实行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1994年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容
四、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五、1994年以后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的调整和变动
六、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的改进
第三章 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收入体系
第一节 逐步构建现代税收制度
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税制改革
二、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税收制度
三、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现代税收制度
第二节 非税收入管理的逐步规范
一、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逐步整合财政资金
二、改革税费制度,规范政府行为
第三节 国债的发行与国债市场建设
一、财政压力与国债发行
二、开放国债市场,促进国债的流通
三、广开筹资渠道,稳步发展借用外债业务
四、1994年以来国债发行和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
第四章 公共财政导向下的预算管理改革与支出制度建设
第一节 公共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支出管理理念与实践的创新
一、1998年以前我国财政支出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二、初步展开建立公共财政的工作
三、公共财政导向下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和支出制度改革的一些主要举措
第二节 部门预算改革
一、编制部门预算的背景
二、实施部门预算改革的必要性
三、部门预算的概念、内容与特点
四、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
五、编制部门预算遵循的原则
六、部门预算编制方式
七、我国部门预算编制的具体实践
第三节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背景与历程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意义
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成效及走向
第四节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背景
二、政府采购的概念、特征和原则
三、政府采购制度的运行基础
四、政府采购工作基本形势
五、政府采购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第五节 收支两条线改革
第六节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进
一、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基本情况
二、财力性转移支付规模的扩大及其对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的作用
三、以专项转移支付重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四、加强转移支付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
五、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第五章 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
第一节 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的逐步探索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的基本背景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改革
第二节 国有资源管理的逐步规范
一、我国资源利用战略模式的转变
二、我国国有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逐步加强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变革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清查摸底
三、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四、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模式
五、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
第六章 发展和健全财政调控方式与政策体系
第七章 和谐社会建设与民生财政
第八章 财政体制改革30年的主要成就和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一)以低价统购农副产品和低工资制为条件,财政收入得以“超常”扩大
20世纪50年代,国家先后颁布的《关于粮食的计划统购计划供应的命令》和《国营企业、事业和机关工资等级制度》,奠定了我国实行农副产品统购销和城镇职工低工资制度的基础。这种制度,为国家财政集中超常水平的财政收入提供了可能。在农副产品统购销制度下,农民要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将剩余农副产品统一卖给国家,由国家按计划统一供应给城镇工商业部门和城镇居民消费。它使政府可以通过农副产品的低价统购和低价统销,从农业中聚集起一大批资源,并转移给城镇工商业部门和城镇居民。低价的农副产品,不仅降低了工业的原材料投入成本及商业营业成本,也使城镇居民获得了实物福利并降低了工商业的劳动投入成本。由国家统一掌管国有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的工资标准,统一组织这些单位职工工资的升级,政府可以通过压低工资标准来控制工商业的劳务投入成本。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工商业获得较高的利润。政府通过财政上的统收,将工商业部门的高利润集中到国家手中,形成了超常水平的财政收入,使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得以在相当长的时间保持在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