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原理(第2版)》一书自2000年出版以来,业已历经三年多教学实践的检验。《审计学原理(第2版)》面世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得到广大读者的首肯。而且还于2002年获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优秀文字教材三等奖。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与新的审计准则的出台,我们对《审计学原理(第2版)》进行了必要的修订,以期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审计学原理(第2版)》(第二版)具有以下特点:1.大体上保持了原来的结构体系。原书从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出发,在阐述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的同时,以民间审计为主线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通过反馈的信息得知,这种结构与读者对审计知识的认知过程相符合,故在第二版中保留了这一基本架构。 2.系统地吸收了新的审计准则。原书面世以来,包括政府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等在内的新的审计准则陆续出台,同时,原有的一些审计准则被废止。这些均在第二版中予以体现,从而为读者展示了国家最新的审计要求。并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的审计动态。 3.对原书进行了适当的增补。在原书的基础上增补了“审计法概述”一章,作为第二版的第
第一章 总论
1.1 审计的概念
1.2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3 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
1.4 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
自我测试
第二章 审计的分类与方法
2.1 审计的分类
2.2 审计的方法
自我测试
第三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3.1 国家审计机关
3.2 民间审计组织
3.3 内部审计机构
3.4 审计人员
自我测试
第四章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4.1 审计准则的意义和内容
4.2 我国审计准则
4.3 审计依据
自我测试
第五章 审计程序
5.1 审计程序的概念
5.2 审计准备阶段
5.3 审计实施阶段
5.4 审计终结阶段
自我测试
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6.1 审计证据的涵义与分类
6.2 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
6.3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和种类
6.4 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6.5 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与审核
自我测试
第七章 内容控制的评审
7.1 内部控制
7.2 内部控制的调查与描述
7.3 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
7.4 管理建议书
自我测试
第八章 审计抽样
8.1 审计抽样的涵义及种类
8.2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8.3 属性抽样
8.4 变量抽样
8.5 抽样结果的评价
自我测试
第九章 审计报告
9.1 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与作用
9.2 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9.3 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
自我测试
第十章 电算化系统审计
10.1 电算化系统审计
10.2 电算化系统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0.3 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其评审
10.4 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方法
第十一章 审计法概述
11.1 审计法的涵义
11.2 审计法的调整对象
11.3 审计法的主要内容
附录一 教材使用说明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附录四 国际审计准则
附录五 国家审计准则
附录六 独立审计准则
附录七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