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文学史是一个特定时段(1127—1279)的文学史,更是在文学现象、文学形态、文学性质上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重要历史地位的一部断代文学史。南宋文学一方面是北宋文学的继承与延伸,文统与政统、道统均先后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在天翻地覆时局变动、经济长足增长、社会思潮更迭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又产生了一系列新质的变化。北、南两宋文学既脉息相联,而又各具一定的自足性,由此深入研究和探求,当能更准确、更详尽地描述出中国文学由“雅”向“俗”的转变过程,把握中国社会所谓“唐宋转型”的具体走势。
又如前文所述,在南渡过程中,由地域自然环境、经济和政治因素以及南逃路线决定,两浙路、江南西路、江南东路是文学人才相对集中的地域,福建、荆湖、两广及蜀地也多有文人占籍而居,南渡文人和他们的文学活动不再像北宋一样以汴京和洛阳为中心,而是呈现出相对集中、又局部分散的特征,使得南宋文化和文学重心南移的同时又显示出中心多元化分布的特点。
\\n 文化和文学重心南移、文学活动中心多元化分布的这一新的趋势和特色,通过文人活动、文学创作反映出来,南宋文学便呈现出一些不同于北宋文学的风貌特征。
\\n 首先,文人们在南迁过程中,足迹几乎遍及整个南中国。由于经历坎坷、心境变化,南渡文人的个人写作风格往往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改变,吕本中、陈与义、朱敦儒、李清照等莫不如此。将南渡文人的文学创作作为整体来观察,又会发现它们在感情基调和内容题材方面有着某些共性。南方与中原明显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引起文学风貌的改变。浅言之,一些具有鲜明南方特色的自然山水、岁时风物大量涌人文人笔下,这些意象在北宋文学作品中可能是比较少见的。复杂一些的,例如“江湖”&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