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一处组织编写,汇集了我国冶金工程领域14家单位的22项从基础研究至工业化应用的例子和成果,撰稿专家都是活跃在我国冶金工程领域一线,且从事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杰出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全书包括钢铁冶金、有色冶金和资源利用3个章节,共22个小节。作者从各分支学科拟开展研究领
强流脉冲电子束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表面改性技术,处理过程中,材料表面经历快速加热和冷却过程(108~109K/s),形成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凝固组织,包括非晶、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等,并对材料性能产生明显影响。本书在总结电子束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作者课题组十多年的研究,对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镁铝及其合金产生的非平衡
本书是一部介绍非晶晶化粉末冶金钛合金制备理论与实践的材料科学专著。全书共10章,首先介绍高强钛合金和非晶晶化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然后介绍非晶/晶态合金粉末的烧结致密化机制和致密化原子扩散系数,系统阐述粉末物性参数与烧结工艺参数等致密化影响因素、致密化定量化评估物理量、烧结致密化机制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对其中涉及的多
《萃取过程强化技术》是《化工过程强化关键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液-液萃取这一经典化工分离技术在介质强化与外场强化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萃取技术基本理论与发展历程入手(第一章),详细介绍了分子溶剂、离子液体、超临界流体、双水相体系等各类传统介质与新型介质在液-液萃取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各类新型介质的物化
《电冶金与电化学储能》关注电冶金领域的起源、发展与演变,介绍了电冶金的发展过程,以及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中材料制备、能量储存等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作出展望。读者通过本书可对电冶金及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有所了解。 本书有助于电化学等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对该领域的历史发展、前沿研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更深入的认识,推
本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高炉炼铁设备,第二部分为转炉炼钢设备,第三部分为连续铸钢设备,分别介绍了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维修维护要点。本书体现以岗位技能为目标的特点,遵循理论教学以应用为主,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实用性内容,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内容尽量体现“宽、浅、用、新”,在结构上和叙述方式上遵循由浅入
含铬型钒钛磁铁矿是一种铁、钒、钛、铬等多元素共伴生的复杂难处理矿,它既是钢铁行业又是有色金属行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共辗两大行业,综合利用价值极高。《高炉流程冶炼含铬型钒钛磁铁矿:理论与实践》在国内外研宄现状及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研宄成果,系统分析、介绍了该矿的物理化学和高温特性、烧结矿和氧化球团的制备及性能、高
本书概述了计算冶金学的基本概念和冶金过程模拟的基础知识,系统地介绍了计算冶金学在炼铁和炼钢中的应用,涉及冶金热力学、冶金动力学、冶金反应工程、冶金传输原理、电磁冶金学、凝固理论等各个方面,总结了作者在高炉、钢包、中间包、结晶器等复杂系统内多尺度模拟方面的工作,将现代冶金学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应用于钢铁冶金过程,展现了计算
《粉末冶金材料的疲劳》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粉末冶金材料的疲劳理论和实践,内容包括粉末冶金材料疲劳问题简述以及粉末冶金铝合金、粉末冶金钛合金、粉末冶金镁合金、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粉末冶金硬质合金和粉末冶金高温合金的疲劳特性。为了体现粉末冶金材料疲劳问题的特性,在书中与相应的铸造和变形合金的疲劳问题进行了对比介绍。本书具有很强的
本书主要介绍了火法炼锌和湿法炼锌两种工艺技术,全面阐述了锌矿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铅锌矿选矿、火法炼锌、湿法炼锌、炼锌过程有价金属回收利用以及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技术、主要设备和工业实例,并对发展中的锌基储能材料进行了介绍。针对近年技术发展的现状,本书在相关章节还介绍了锌精矿氧压浸出、富氧常压浸出、氨浸法炼锌以及浸出
CO2作为一种弱氧化性气体,在炼钢温度下可以与钢液中熔池元素发生氧化反应,达到脱碳、脱磷的效果,同时伴随着吸热及微放热效应,可有效降低炼钢工艺中熔池火点区温度;达到炼钢过程中烟尘排放量减少15%,炉渣铁损降低1%,吨钢利用CO2约20kg的效果,实现了净化钢液、节能降耗的目的。研究团队还尝试将CO2应用于冶金过程全流程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预公布的第二版《冶金学名词》,内容包括总论、采矿、选矿、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金属学、金属材料和金属加工9个部分,共8647条。本书对1999年公布的《冶金学名词》做了少量修改,增加了一些新词,每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这些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
磁控溅射是一种通用、成熟的薄膜制备工艺技术,其制备工艺可调剂参数较多,通过精细控制能够实现对薄膜结构的有效调控。《磁控溅射制备氮化铜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了薄膜的工艺参数、薄膜结构与性能等之间的内在关系,探讨了薄膜的电子输运、光学带隙、热稳定性的有关物理量的变化机制。全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可供相关工程技
本书系统介绍饥页岩分离化学冶金过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理论.内容涉及饥页岩的结构化学、高温固相反应、溶液化学、杂质元素的分离调控,以及页岩辄化学冶金和高纯饥化物制各等.重点总结作者及团队在饥页岩资源领域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为饥页岩的高效清洁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与技术依据。
金属粉床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是目前金属增材制造工艺中制件精度最高、综合性能优良的工艺方法。本书由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总结其十余年的科研和产业化经验,综合国内外相关成果编写而成。全书共7章,第1章概述技术原理、特点及应用;第2~6章阐述工艺原理与系统组成、原材料特性要求、数据处理技术、制造流程及质量控制以及制件的组织及性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大量液-液萃取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萃取过程设计中的若干重要规律的一部著作,亦可视为已出版的《液-液萃取》一书的续篇,或称之为其“应用篇”。作者从自身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选取了金属元素萃取和抗生素、有机酸萃取等多项具有代表性的液-液萃取流程进行了深度剖析,具体讨论了针对不同萃取对象时萃取溶剂的选择,萃取机制分析
全书系统阐述煤与焦炭在炼铁工艺中的反应行为及质量控制,并介绍针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块煤在Corex炼铁工艺中的劣化行为,开展Corex熔融气化炉风口焦的研究。同时详细研究焦炭在高炉中的劣化行为、高炉中高温与负荷对焦炭热行为的影响,以及高炉风口焦热行为。通过研究高炉宽粒径喷煤技术、提高喷煤比技术和高炉
随着高品质洁净钢的发展,底吹氩作为一种普遍采用的精炼技术成为冶金科技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钢包和中间包在钢水精炼中具有重要地位,高温透气功能耐火材料是能否有效发挥底吹氩冶金作用的关键。本文根据钢包和中间包的实际服役条件,首先研究了影响透气功能耐火材料性能的因素,通过建立透气功能耐火材料服役和蚀损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学
本书是根据全日制高等教育冶金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作为其专业基础课“冶金原理”或“冶金物理化学”的教材。全书分为三篇,共17章,全面介绍冶金过程的物理化学原理,包括冶金熔体、冶金过程的热力学基础、冶金过程的动力学基础。本书注重打破过去人为的“钢铁冶金原理”与“有色冶金原理”的界线,将冶金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抽象出
本书紧密结合钢铁企业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全面总结了高炉炼铁生产相关的原理、设备、工艺、操作以及经验教训;结合相关行业规范和标准,重点介绍了高炉生产相关的技术要求、操作、经验和要点;通过案例形式,总结了各类型高炉生产的实际生产数据和工况,实践性、指导性强。书中许多内容来自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和经验总结,可以帮助读者在生产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