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看世界》主要讲述了,我第一次出远门,是在高中毕业之后,考上北京大学。17岁的我从温州乘坐长途汽车来到金华,我见到冒着黑烟、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的火车头驶过来,连行李都扔在一边,奔过去看这从未见过的庞然大物。我途经上海前往北京。记得,父亲曾经笑着叮嘱过我,看上海国际饭店的时候,千万要把帽子戴好,因为仰起头看高高的国际饭店,帽子会掉下来!幸亏我来到国际饭店前没有戴帽子。在温州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高楼,尽管现在国际饭店在上海的高楼大厦之中只是个小弟弟而已。一起来翻阅《镜头看世界》吧!
《镜头看世界》是作者从十几万张摄影作品中精选的佳作,配上生动有趣的文字,与读者分享“行走”的乐趣。书中照片在展示不同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向精彩世界与缤纷生活的窗户。
从“小溜溜”到“大溜溜”
小时候特别羡慕父亲出差,看着他拎了一只外边套着灰色布套的皮箱去码头,踏上温州到上海的轮船,随着东流而去的瓯江水消失在天际,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我,真想跟随父亲去看看上海是什么样的。可是,小小年纪的我,哪来“出差”?父亲称我是“小溜溜”——温州话的意思是喜欢到处溜达的孩子。父亲摸着我的脑门说,在这里给你贴上一张邮票,把你从邮局寄出去,你就可以到处溜达了。后来,我长大了,写了一部长篇童话,叫《“小溜溜”溜了》,写的是一个孩子在脑门上贴了一张邮票,游遍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王国。其实,这“小溜溜”就是童年的我。
我第一次出远门,是在高中毕业之后,考上北京大学。17岁的我从温州乘坐长途汽车来到金华,我见到冒着黑烟、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的火车头驶过来,连行李都扔在一边,奔过去看这从未见过的庞然大物。我途经上海前往北京。记得,父亲曾经笑着叮嘱过我,看上海国际饭店的时候,千万要把帽子戴好,因为仰起头看高高的国际饭店,帽子会掉下来!幸亏我来到国际饭店前没有戴帽子。在温州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高楼,尽管现在国际饭店在上海的高楼大厦之中只是个小弟弟而已。
我终于也开始出差。大学毕业之后,我在电影制片厂工作,天南地北地跑,出差成了家常便饭。我几乎跑遍全国。不过,毕竟公务在身,总是来去匆匆,何况那时候把旅游说成是“游山玩水”,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妻则忙于上班和照顾婆婆、孩子,很少有机会旅游。
一直到妻退休之后,我们才有机会组成“两人团”自由自在地旅游——自由行。我也就从“小溜溜”变成“大溜溜”。我们7次前往美国,7次前往台湾,我们的足迹遍及全中国以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的我,虽然年已花甲。虽说已经去过那么多的国家和城市,但是对于没有去过的地方永远充满好奇。旅游成为我的兴趣和乐趣。我制订了“世界自由行”的整体计划,还将前往更多的国家……
一图在手,走遍天下
2007年夏天,从芝加哥飞往奥克兰的时候,我乘坐的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班机。喝完饮料之后,空中小姐递给我一张餐巾纸,我却舍不得用掉,因为餐巾纸上印着一幅美国地图,上面标明这家航空公司航线所及的所有城市,其实也就是美国的主要城市。
对于地图,我仿佛有一种特殊的癖好。在旅行中,我来到一个新的城市,第一件事就是买一张当地的地图。在美国的机场、地铁站以至公共汽车上,都有免费赠送的交通路线图,我都一一收集。我曾说,一张地图在手,走遍天下不愁。
在我到过的城市之中,要算纽约的地铁线路最爹、最复杂,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简直像个地下迷宫。纽约地铁是隐藏在地下的一张密密麻麻的蜘蛛网,把触角伸向纽约的每一个角落。在纽约街头,常可以见到标明“Subway'’的入口,走下去便是地铁。纽约的地铁之所以如同地下迷宫,是因为纽约的地铁总共有27条线路,即1、2、3、4、5、6、7、8、9以及A、B、c、D、E、F、G、H、J、L、M、N、Q、R、s、V、w、z。如此众多的线路,分别用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灰、棕等十种不同的颜色标识。五颜六色的标志,挂满纽约地铁的各个通道口。此外,每条线路又分快车(Express)和慢车(Local),快车只停大站,慢车站站都停。
我第一次在纽约乘地铁,是在1993年。我的住在纽约的堂妹带我乘坐地铁。那时候,纽约地铁的治安很不好,她叮嘱我,要在上衣口袋里放20美元现金,倘若在地铁里有人突然从背后勒住你的脖子,你赶紧从上衣口袋里掏出20美元现金,他就会放过你。她这么一说,我未免“吓势势”。走进纽约地铁,迎面是昏暗的灯光,斑驳的墙壁,随处可见的乱涂乱画和垃圾,裸露的纵横交错的黑色管道,没有任何装饰的月台,从铁轨间窜过的老鼠……说实在的,纽约地铁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差。和堂妹、妻子一起在车站等地铁的时候,我真担心有人突然从背后扼住我的喉咙。
后来,纽约市政府出重拳打击地铁黑帮,使纽约地铁不再成为犯罪的场所,大大提高了安全度。这样,我进入纽约地铁,不再有那种恐怖感。我和妻一次义一次来到纽约,我学会了如何识别纽约地铁五花八门的标志,凭借一张地铁交通图,游遍纽约各个角落。即便是“9·11事件爆发那样紧张的时刻,我仍在纽约乘地铁四处采访。这时,纽约地铁给我的印象完全改观了,那就是便捷和高效。纽约地铁虽然远不及我所见到的莫斯科地铁那样豪华,到处是雕塑和域像,却是那么简朴、实用。
2007年5月,我在悉尼和墨尔本举行讲座,两地都有朋友接待。堪培拉是个例外。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我很希望到那里一看。然而,在堪培拉我没有一个朋友,无人接待,我又不爱参加旅游团,喜欢“自由行”,于是便和妻凭借地图游览堪培拉。我们在清早五时起床,乘坐从阿什菲尔德到中央火车站的公共汽车头班车,赶上了六时五十分从悉尼开往堪培拉的火车,游遍了堪培拉。
……
叶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发表诗作,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至今,《十万个为什么》总印数已超过一亿册。主要新著有:“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客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反右派始末》,全面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四人帮”兴衰》、《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陈伯达传》,真实反映了中国十年“文革”;《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此外,还有长篇自传《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陈云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传》、《傅雷与傅聪》、《追寻彭加木》、《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等。作品曾获奖80余次。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之“最佳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第一章以小见大看世界
从小小邮筒看世界
从汽车牌照看世界
各国不同的“厕所文化”
广告中的花花世界
从顺口溜看世界
从帽子看英国
从乌鸦看东京
第二章空中看世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艾菲尔铁塔的传奇
“一览纽约小”
吉隆坡的地标——双峰塔
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
“挑剔”座位的乘客
空中鸟瞰世界
俯摄迪拜和埃及
第三章镜头的角度
“青铜骑士”的背影
华尔街的“牛屁股”
华盛顿倒影池的美感
波士顿的古典与现代
罗蒙诺索夫塑像下的酒瓶
第四章寰球无处不飞花
丰富多彩的各国国花
日本樱花倾国倾城
“郁金香王国”荷兰
英国玫瑰盛开的季节
洛阳牡丹甲天下
高雅的泰国兰花
花园城市堪培拉
深秋韩国赏红枫
阳明山上花烂漫
第五章面对大海
我愿永远面对大海
旧金山的“十七英里”
茂宜岛的迷人海滩
黑海的明珠雅尔塔
墨西哥的海滨度假城
蓝宝石般的地中海
红海之行
漫游马六甲海峡
泰国的“东方夏威夷”
“外婆的澎湖湾”在哪里?
三亚归来不看海
第六章形形色色的桥
赵州桥八字桥断桥
旧金山的三座大桥
曼哈顿大桥的动人故事
泰晤士河上多姿多彩的桥
温哥华的吊桥与圣彼得堡的开桥
“千桥之城”大阪
历史在鸭绿江大桥畔沉思
21世纪的新桥
第七章故宫承载历史
俄罗斯的故居——冬官
巴黎的艺术之宫
步入伦敦的温莎城堡
东京的皇城
韩国“紫禁城”
金碧辉煌泰王宫
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象背上的宫殿”
第八章城市的“名片”——雕塑
自由女神铜像是纽约的“名片”
联合国总部与纽约唐人街的雕塑
“名人”雕像群英会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雕像
英国的雕像
莫斯科的雕像
新圣女公墓里的名人塑像
基辅的“祖国母亲”
维也纳的音乐家雕像
“撒尿的于连”与“三个聪明的猴子”
首尔的世宗坐像
朝鲜与墨西哥的领袖雕像
鱼尾狮雕像是新加坡的象征
“下岗”雕像折射着历史
第九章瑰丽的宗教圣殿
十字架下的三大教派
举世闻名的巴黎圣母院
恢宏的科隆大教堂
教皇之国——梵蒂冈
俄罗斯“滴血教堂”
佛教圣地极乐西天
泰国无处不在的佛
星条旗下的中国寺院
日本数不胜数的神社
步入大同教的莲花庙
印度的锡克教金寺
第十章唐人街巡礼
“天下为公”门楼矗立在旧金山
洛杉矶的“小台北”
纽约“第一华埠”
温哥华的中国城
欧洲中餐馆响起温州话
伦敦的唐人街
悉尼的“小上海”
墨尔本的小平菜馆
第十一章走进名牌大学
哈佛先生发亮的皮鞋
印刷工创办宾州大学
古色古香的普林斯顿
硅谷中心斯坦福
常常去伯克利大学
椰林丛中的夏威夷大学
莫斯科的最高学府
在悉尼理工大学
台湾首屈一指的大学
第十二章叩开名人的门扉
走进意大利诗人但丁故居
步入奥斯特洛夫斯基纪念馆
在契诃夫故居
拜谒印度圣雄甘地之墓
在美国斯坦福看蒋介石日记
走进张大千台北故居
寻访胡适生命的终点
张少帅台北幽禁处
第十三章不同特色的宾馆
美国的连锁宾馆
莫斯科的宇宙宾馆
住了11家欧洲宾馆
入住朝鲜特级宾馆
台湾的五星级旅馆
台中汽车旅馆探秘
在北京住四合院
海南亚龙湾“星”光灿烂
第十四章饮食文化趣闻
美国的生食文化与快餐王国
移民国家的“移民餐馆”
俄罗斯餐风味
在日本吃松阪牛肉
泡菜——韩国的名片
领教印度咖喱
在台湾品尝小吃
101大楼上的世界最高餐厅
第十五章在外国过“洋节”
最热闹的是圣诞节”
感恩节是团聚的节日
亲历美国的国庆节
“同性恋自由日”
版权页:
插图:
我关注世界上各种邮筒的颜色,也关注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车牌。
在欧洲旅行时,我注意到大多数车牌上都印着欧盟标志——蓝地方块上十二颗围成圆圈的小黄星。蓝地十二颗自星标志。标志下方,则用一个大写字母,标志汽车所在国的名称。例如“F”代表法国,“D”代表德国。这表明,在欧盟成员国之中,连汽车车牌也开始“一体化”。
进入瑞士之后,我见到许多轿车挂了标着“CH”的车牌。“CH”是瑞士拉丁文的开头字母。我注意到,车牌上没有在欧洲常见的欧盟标志。瑞士车牌不挂欧盟标志,是因为瑞士不参加欧盟。
在政治上、外交上,最为独特的欧洲国家是瑞士。如今,申请加入欧盟的国家越来越多,欧盟成员国的数字正在不断扩大。然而,地处欧洲中心的瑞士却保持独立思考,从一开始就宣布不参加欧盟!
须知,瑞士的邻国总共有四国,即奥地利、德国、法国、意大利,这四国都是欧盟的成员国。也就是说,瑞士地处欧盟成员国的包围之中,却坚定地宣布不参加欧盟。
瑞士的独立思考精神还不仅仅于此。联合国号称“世界大家庭”,瑞士居然也不参加。在很长的时间里,瑞士不是联合国的成员国。
瑞士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作出独立思考的决定,从不人云亦云。何况,瑞士是个小国,面积只有四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七百万。瑞士敢于顶住强大的压力,作出自己的决定,是很不容易的。就这一点来说,瑞士精神是很可敬的。
瑞士为什么不参加欧盟呢?
据说,因为瑞士乃欧洲“首富”,瑞士法郎非常坚挺,担心参加欧盟之后,瑞士法郎被统一于欧元之中,会影响自己经济的发展。
瑞士为什么不参加联合国呢?
据说,瑞士为此进行过全民公决。大多数瑞士人以为,联合国整天吵吵闹闹,只是个“吵架的场所”而已。瑞士几乎不跟别国“吵架”。参加联合国,每年要交会员费。虽然瑞士人很富,但是不愿花费这笔“无用的钱”。
经过又一次全民公决,瑞士终于在2002年加入联合国。
瑞士如此“不合群”,在世界上反而赢得了尊重。常常两国交战,要请瑞士充当中间调停人。
瑞士是世界上著名的中立国。早在1815年,在维也纳协议上,欧洲各国就承认瑞士为中立国。这样,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瑞士周边国家你死我活地进行的时候。瑞士静悄悄,没有枪声,没有硝烟。
那个战争狂人希特勒曾经想一口吞下瑞士这个小国,但是也顾忌瑞士的中立国地位,最终没有把坦克车的履带压过瑞士。在台湾,我注意到车牌只有三种:有的标“台湾省”,有的标“台北市”、“高雄市”。
据台湾朋友告诉我,台湾只有台北市和高雄市是省辖市,这两市的汽车分别挂“台北市”、“高雄市”车牌,其他县市的汽车则都挂“台湾省”。
我拍摄了各种汽车的车牌。对于我如此注意拍摄台湾的车牌,台湾朋友大惑不解,以为车牌有什么可拍的?我说,台湾的车牌只有三种,表明台湾很小,而车牌上“台湾省”的那个“省”字,则清楚表明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小小车牌也反映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