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1812一1870),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遭遇,其作品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揭露批判,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狄更斯是高产作家,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其主要作品有《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等,为英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雾都孤儿/中小学生课外必读文学经典》:
第一章 奥利弗·特威斯特出生
故事发生在英国的一个小镇上,因为各种原因,作者不便在这本传记里直接采用小镇的真名,但也不想给这个小镇安一个假名。这个小镇和其他大大小小的城镇一样,也有一栋古老的公共建筑,我们可以幽默地称之为济贫院。某传记的小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就是某天出生在这济贫院的。笔者无须在此赘述他出生的具体日期,因为这对读者来说无关紧要,至少在这本传记的开头来说不重要。
教区医生把奥利弗带到了这个充满悲伤和烦恼的世界。但他落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深深地怀疑他是否能活下来,更不要说会不会有一个属于他的名字。如果奥利弗没活下来,这本传记就不可能出版。即使出版了,内容也就只有寥寥数页,估计因此成为古今中外一本简洁且写实的传记,这也是极为难得的。
作者认为不管是谁出生在济贫院,都不是一件幸运的或是令人羡慕的事。但对于奥利弗·特威斯特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奥利弗出生的时候,连呼吸都很困难。是啊,呼吸是多恼人的一项运动,但人类想要生存的话,却离不了这项运动。奥利弗出生后,一直躺在那小棉垫子上倒抽气,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这个时候,如果他身边围绕的是过于细心的奶奶、心情紧张的姑姑、经验丰富的看护,还有医术高明的医生的话,他肯定早就被宣布没救了。但他身边只有一位穷苦的、不知喝了多少啤酒,已经醉醺醺的老看护,还有一位按合l司条款办事的医生。奥利弗只能独自与死神做斗争,几番挣扎后,他的呼吸居然恢复正常。他打了个喷嚏,然后开始扯着嗓门大声地哭了起来。他来到人世间的前面三分十五秒的时间里都没有发出一声叫喊,现在他终于可以哭出声音了。他哭声之大,可以说到了一个婴儿的极限。他用哭声向济贫院宣告,一个新的负担来了。
听见奥利弗的哭声,他们知道他的肺部功能运作正常,自己可以呼吸了。这时,一位年轻的女人无力地从枕头上抬起头。她起身时扯得原本随意搭在铁床架上那张满是补丁的床罩窸窣地响。只见女人脸色苍白,语气虚弱地说:“让我看一眼孩子再死。”
医生本来面朝火炉坐着,一边在烤火一边摩擦双手取暖。听到女人说话,他站了起来,走到床头俯下身子,用出乎意料的亲切语气说:“哦,你现在还没到要死的地步。”
“上帝保佑,不!”女看护插嘴,她从角落站起来,匆忙地将手中的玻璃瓶塞人口袋,因为喝足了酒看起来十分满足。“上帝保佑啊,让她活到我这个岁数,生十三个孩子,除了其中两个能活下来,跟我一起在济贫院里生活,其他的全部死去,她就不会这样,上帝保佑她!想想做母亲的感觉,想想你那可爱的小宝贝,你想想。”
显然,这一番关于做母亲的安慰没有起到什么效果,病床上的女人摇摇头,向婴儿伸出一只手。医生把婴儿放到女人的臂弯里,女人深情地将自己没有血色的冰冷的嘴唇印在了孩子的额头上,然后用手抹了抹脸,激动地看了看四周,突然一个激灵,身子往后一倒——去世了。医生和看护急忙为她按胸搓手揉太阳穴,但无济于事,她的血液还是永远地停止了流动。他们只能为女人的去世祈祷与祝福,而她也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人们为她祈祷或祝福了。
最后医生说:“她走了,这位太太。”
“啊,可怜的人儿,就这样去了!”老看护说话的同时,从枕头上捡起刚刚她抱孩子时从自己身上掉出来的绿酒瓶的软木塞,“可怜的人儿啊!”
“看护,如果这孩子哭闹的话,你可以来找我。”医生一边戴手套一边说,“这孩子极有可能不大好带,如果他真的闹腾,你就给他喂点小麦粥。”医生戴好帽子后,准备推门离开,在经过病床的时候他停了一下,向床上看了一眼说:“这姑娘还挺标致的,她是从哪里来的?”
“昨晚教区的督管吩咐人带来这儿的,”老看护回答,“有人发现她躺在街上,脚上的鞋子破破烂烂的,应该走了很长一段路,但没有一个人知道她从哪里来,想到哪里去。”
医生弯腰靠近病床上的女人,拿起她的左手,“又是老套的故事,”他摇了摇头说,“没戴婚戒。唉!晚安!”说完医生就去吃晚饭了,老看护则再次拿起她的绿色酒瓶,坐到火炉前的矮椅子上,准备给孩子穿衣服。
正所谓人靠衣装,小奥利弗就是最好的证明。他裹着毯子的时候,看起来可能是某位贵族的后代,又可能是哪个乞丐的孩子。即使是再傲慢的人,也难以分辨他的身世背景。但是现在,他换上了一件棉布袍子。这件原本是白色的袍子已经被济贫院的其他孩子穿得发黄了。换上袍子的他,看起来就跟贴上了标签似的,一看就知道是——教区的孩子——济贫院的孤儿——从今以后将卑躬屈膝半饥不饱地做苦工——挨打受骂——被人鄙视,却不被人同情。
奥利弗还在号啕大哭,如果他知道自己成了孤儿,今后的生活全仰仗慈悲为怀的教区委员们和执事,他应该会哭得更响亮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