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命运安排年轻的考古学家马克斯?马洛万和当时已负盛名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相识,阿加莎的名气并未阻碍她分担丈夫的工作。她参与了马克斯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每一场发掘,与他同甘共苦,在考古学家遭遇的各种灾难事件中不断筛取笑料。她爱她的丈夫,对考古有着浓厚的兴趣,当朋友问起她的异乡生活时,她决定用这部轻松的游记来告诉他们答案。
本书初版于1946年,描绘了考古旅途中的艰辛和乐趣,从中能体会阿加莎独具的魅力,同时也能找到《古墓之谜》和《死亡约会》的影子。
阿加莎·克里斯蒂叙利亚新婚之旅
阿婆第一游记,献给一生挚爱
《古墓之谜》《死亡约会》灵感来源
那里曾是宁静的乡野,盛开着金盏菊,白胡子老者牵着驴子,浑然不知远方的战争
历经四年战乱,我对叙利亚的念想越来越强烈。我爱那片平静肥沃的土地,上帝保佑,让我再回到那片土地,保佑我爱的这一切不会从世间消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这是一部充满温情、谐趣的“爱的劳作”
讲述战火袭扰前的叙利亚
此行挖掘的真正宝藏是她笔下的酋长、厨子、司机、工匠、农夫、护身符雕刻师、屠夫、烤饼师傅、烛台匠人……
前言
这本书是个回应。回应那些被问了又问的问题。
“这么说你在叙利亚考古咯?快说说。那边生活是什么样的?住帐篷吗?”等等,等等。
大部分人可能并不感兴趣,只是个不经心的话题罢了。不过偶尔也有一两位动了真格的。
这也是考古学在向过去提问。来呀,说说你的生活。
借助凿子,铲子,篮子,我们找到了答案。
“这是我们煮东西用的锅。”粮食存放在这个大谷仓里。”“用这种骨针缝衣服。”“这是我们的房子,这是浴室,这里是卫生设施!”“喏,这罐子里的金耳环是我女儿的嫁妆。”“喏,这瓮里是我的化妆品。这些都是最普通的容器,成千上百的不稀奇。我们从陶匠铺子买的。你说伍尔华斯氏 ?现如今是这么称呼的?”
偶尔发现座皇宫,有时是神殿,皇室墓葬则鲜之。这些发现都成为热议的话题。它们登上报纸头条,成为讲座主题,出现在银幕,无人不晓!而我觉着有一个真正的宝藏尚待挖掘,它就藏在日常生活中——陶匠的生活——农夫的生活——工匠的生活——动物封印和护身符的切割师——甚至屠夫,烤饼师傅,烛台匠人的生活。
戒告一事,以免读者失望。这并非一部深刻之作,它并没有考古学的有趣注解,没有对风景的精美描述,未涉经济问题,避种族问题远之,亦不谈历史。
它无非是杯淡淡的啤酒——一本微薄小书,记录着日常的所见所闻。
后记
这些零散的记述始于战前,下笔的原因已作陈述。
然后它被搁置在一旁。而今,在历经四年战乱后,我对叙利亚的念想越来越强烈,有一种力量促使我找出笔记日记,完成这项未尽的事。记得这样的日子、这样的地方是美好的。也许就在此刻,我的小山头正盛开着金盏菊,白胡子老者正跋涉在驴子后,浑然不知远方的战争。“没怎么影响到我们……”
战时在伦敦待了四年,更叫我怀念那段美好的日子。以文字重温旧日亦是愉悦……记叙这一切并非任务,而是爱的劳作。并非逃避过去——而是给今天的艰难和悲痛带来一些曾经拥有且依然拥有的不朽的东西!
我爱那片平静肥沃的土地,土地上纯朴的人们,他们知道怎么大笑和享受生活,他们悠闲快活,他们有尊严,有礼貌,有幽默细胞,且不畏死亡……
上帝保佑,让我再回到那片土地,保佑我爱的这一切不会从世间消失……
1944春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短篇小说家、剧作家,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1961年,阿加莎?克里斯蒂被埃克塞特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71年,阿加莎?克里斯蒂被册封为女爵士。她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惨案》脍炙人口。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人类史上作品*畅销的作家。至今她的著作已被翻译成超过103种语言,总销量突破20亿册。
丘墟之上
序 杰奎塔·霍克斯
前言
第一章 出发去叙利亚
第二章 勘察之旅
第三章 哈布尔河与杰格杰盖河
第四章 相约恰加尔巴扎尔
第五章 一季之末
第六章 旅途的尾声
第七章 恰加尔巴扎尔的生活
第八章 恰加尔和布拉克
第九章 重逢麦克
第十章 觅途去拉卡
第十一章 告别布拉克
第十二章 艾因厄尔阿鲁斯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