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儒文汇”是肖云儒作品首度集结出版且收录最全的文集。由肖云儒先生亲自遴选修订,力求将肖云儒五十余年来的著述完整呈现给读者。文集涉及文化、哲学、历史、文化人类学、文学、书法、散文创作、社会文化、民俗研究等诸多方面,见解独到鲜活,概括归纳准确,思路独辟蹊径,充满了对历史文化、对西部丝路和对生命的思考。此文集不仅是对近一个甲子的陕西文化、陕西文艺发展足迹的追寻,更是过渡时期中国文学、文艺、社会思潮的历史见证。本书收录了肖云儒先生关于鲁迅、老舍等多位著名作家的评论文章。
肖云儒,生于1940年12月7日,文化学者、西安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出版30余部著作,获得多项奖项,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西部文艺研究会会长、陕西文联、陕西文艺评论家协。
目录
鲁迅研究的新收获/pan>
老舍,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大师/4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欣赏/1pan>
柳青和新时期文学/19
《柳青传略》和“柳青现象”/3pan>
柳青的文格与人格/33
柳青的启示/37
杜鹏程:铸剑为美/40
《英雄交响乐》送别杜鹏程/46
智者的微笑
——说王汶石/50
风正一帆悬
——学采/55
侠道剑魂
——以金庸作品为例侧谈中国精神/59
写就一个的英雄梦
——悼念金庸先生/66
暗香浮动
——茹志鹃的《百合花》/70
重复中的不重复
——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76
李英儒:三根火柴的艺术/77
企霞终生夕照明
——序《朱企霞传》/78
乡情画中的历史弥散
——论刘绍棠的小说创作/82
月蚀月圆洒清辉
——李国文印象/104
市井风情的时代肌理
——邓友梅印象/109
蒋子龙,“开拓者”家族的一员/115
体味侯雁北/124
中国当代文坛的一部标志性作品
——陈忠实的《白鹿原》/127
陈忠实,我们时代的一个文化Log0/132
非史之史,无律之律
———谈凹的《废都》/135
就《废都》和凹一席谈/138
崩塌的迷醉和痛苦
——重评《废都》/146
友人聚作开场白/15pan>
《土门》之变
——与凹的通信/153
凹长篇系列中的《高老庄》/158
秦川牛与昭陵骏(访谈)
—与凹在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对话之后
接受采访/166
新时期军事文学的突破
——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当前创作上的
意义/172
给自己动手术,解剖国民心理
——梁晓声印象/189
文化在孕育、离异、重聚中的错位
——谈张承志的创作/195
路遥的意识/200
辉煌瑰丽:莫言的感觉/224
从“瞬间”切入人生全局
——谈铁凝长篇《麦秸垛》/230
你在塞北拓出一片江南的绿地
——论戈悟觉的创作/236
社会需要有美的精神结构
——谈陆星儿《美的结构》/248
乡情的抒写中的邹志安/253
邹志安:为“土命人”造影/262
洗濯精神的污垢
——谈邹志安《肥皂的故事》/264
他们住在你隔壁
——张英《邻居》读后/269
程海小说的一点印象/273
直逼人生
——谈程海长篇小说《热爱命运》/274
浓阴密布的历史大森林
——高建群长篇《最后一个甸奴》阅读卡片/277
生活·感情·笔墨
——阅读京夫/279
情仇人生
——读京夫长篇《八里情仇》/286
在现实和历史的交融中
——初谈赵熙/289
春之序
——序赵熙长篇《春地》/297
别一种风情,别一种文笔
——读赵熙长篇《女儿河》/300
写出新时期老干部的新特点
——谈张笑天的三部中篇小说/302
读散文家李天芳的小说/309
天芳散文散读/312
从天芳的“教师小说”谈开去/319
李天芳散文评点选例/32pan>
李天芳短篇小说评点选例/330
鲁迅研究的新收获
由西北大学鲁迅研究室编辑,即将由陕西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研究年刊》198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号,亦即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专号,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当前鲁迅研究的收获。纪念专号发表重要文章、资料四十余篇,约六十万字,另有美术、摄影作品三十余幅。
本期年刊所载林非年来鲁迅研究工作的收获以及我们所面临的任务》一文认为年来鲁迅研究的新收获、新趋向是:开始重视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研究,视野日益开阔;出现了对“鲁迅学”的研究,显示出这门学科的研究工作已经渐趋成熟;出现了资料工作繁荣的景象,国外的鲁迅研究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重视;等等。年刊所发表的国内外学人的研究成果,从不同方面体现了鲁迅研究的这些新的收获。
阮铭、王瑶、许杰对鲁迅思想的研究,彭明、冯天瑜、周积明对鲁迅与陈独秀、鲁迅作品与辛亥革命的研究,以及刘再复研究鲁迅美学思想的论文,注意到了将鲁迅思想放在他所处的中代历史发展的整体行观察;注意到了分析鲁迅思想的发展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精神生活变化的内在关系;也注意到了从鲁迅整个思想体系出发来研究鲁迅某一方面的思想,如美学思想。对鲁迅作品的研究,同样体现了这种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方法。李万钧、王富仁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论述了鲁迅为了突破我代文学的各种窠臼,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如何广泛地汲取外国文学中的营养,熔铸、发展自己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开拓中国文学史的新阶段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何使鲁迅研究工作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向群众普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年刊纪念专号所载阮铭《现代中国的思想先驱》一文,从人的解放、正视现实、拿来主义、韧的战斗四个方面,阐述了鲁迅思想中对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意义的几点,是一次很有益的尝试。作者从实的材料中引出具有新意的见解。譬如,认为鲁迅类似于马克思、恩格防和,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友展道路。因此,“仅仅演绎化论到阶级论的转变这个简单公式,并不能代替对售迅思想本身价值的研究。鲁迅思想研究工作的任务,正是要探求鲁迅贡献于人类思想文化的方面”作者在具体分析中指出,和鲁迅在上述四个方面是一致的,“他们在不同的领域达到了共同的思想成果”。“对我国现代思想文化的伟大贡献,是拿来了发源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它同中国本特点相结合,通过中国的革命实践,创造了思想这样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但不同于西方的。它是现代中国精神的结晶。鲁迅的一生,实现了从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转变。他同一样,从来不是外来思想的简单传播者。他是使马克思主义和讲步文化同中国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中华的无产阶级文化的思想巨人。”年刊刊登的林非、刘再复用文学笔法写的《家道中衰——(鲁迅传》第一章》使我们感到,如何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宣传鲁迅的天地是很广阔的。
《鲁迅研究在国外》这个专栏,戈宝权、范业本、吕元明、艾思撰写了介绍鲁迅在文学上的地位和鲁迅在朝鲜、日本、西德的情况,还有法国和美国鲁迅研究者的文章,都给我们开阔了眼界和思路。其中,像吕元明(日本的鲁迅研究史》这类论述外国“鲁迅学”发展的专史文章,似不多见。日本鲁迅研究者所做的大量工作,为我们今后更有计划地建设“鲁迅学”,有,有启发。
值得注意的是,本期年刊没有停留在对外国和中国港澳地区的警迅研究情况的介绍上,而一步开展了国内外的学派争鸣。陈漱渝的《七年代初香港围绕鲁迅的一场论争》,介绍了1972年底至1973年初香港胡菊人对鲁迅的诬蔑、诽谤,以及张向天先生在香港《文汇报》淋漓尽致的批驳。同时,作者以丰富的材料和科学的论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袁良骏的《误解与真知》,和美籍华人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鲁迅”章做了商兑,廓清了夏著中因政治偏见导致的一些误解,探讨了该书在鲁迅评价等问题上的当否得失。这种严肃的科学讨论,对于提高鲁迅研究,加强国内外文化学术交流,无疑是有好处的。
年刊纪念专号封面上刊出许生前珍藏的鲁迅塑像(作者未详),插页所载丰子恺先生的四幅“鲁迅小说人物印象”漫画,笔法娴熟、传神,均系未发表过的珍品。《鲁迅生活过的地方》是周海年来访问先父鲁迅的故乡和鲁迅曾经学作过的地方(除厦门外)时拍摄的彩色照片,现应年刊之约,集中发了十五幅,寄托着深沉的追念。卷首刊出李琦以《春消息》为题,用中国画笔法所绘鲁迅先生像,实为传神之作。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年刊,能够把放在综合地反映本年度鲁迅研究的新趋势上,这种编辑思想无疑是正确的,希望今后年刊编者能更自觉、更有计划地这样去做。除了收集、组写现有的突破性论文、资料和全年编目索引之外,还可以组织专人逐年撰写综合的或专题的述评性文章,或组织座谈、笔谈,对鲁迅研究新成行检定、评价,并对下一年的研究工作,提出意见。
198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12月,西安西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