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记载的是作者三十岁之后大脑被人类的终极问题困扰,然后用五年的时间研究并走出困扰的过程。全书分为序言、正文和附文三个部分,序言是方向;正文是结晶;附文是底板,是作者从1986年9月出生到2019年9月的真实生活现状。
令人困扰的是问题,值得记录的是被困扰的那段路程中思想的点滴结晶。
本书为散文随笔,由序言、正文和附文三大部分构成,其中正文分“迷”“中”“转”“新”四个版块,暗示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四个阶段。书中的附文是作者现实生活的根基,序言部分犹如作者每个阶段的状态指引,正文犹如成长路上的一个个阶梯,三部分相辅相成,全面地展现了作者思维转变的过程和成长的历程。本书的初衷是记录作者的生活片段,但在此基础上,也指引着同样处于生活泥潭中的人,在感恩、智慧、宁静和思考的支持下,砥砺前行。
今日是2021年的1月6日,这本书也即将整理完毕了,在整理时忽然发现,原来自从有了“我想要写本书”这个愿望之后,我的生活和工作似乎都在围绕着这本书转。
这个愿望就像是一根从下而上的支柱,而那个当时许愿的我离它很远,只是观望着,然后生活开始从观望的那个点,围绕着这个支柱转圈前行,这个圈在绕行的过程中越来越小,当有一天圈小到和支柱合二为一的时候,也就是愿望实现的时候了。
当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对于许愿这件事情,看来得小心谨慎了,因为愿望会执着地带着我们前行。同时,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慢慢地与愿望同步,开始与愿望并轨。
此刻,“我想要写本书”的愿望快要实现了,围绕着这个愿望的感悟和情感也在此刻放下了,我可以放松地去更好地生活了。感恩和感激这一路以来支持和包容我的亲朋好友们,感恩你们给予我时间和空间去实现愿望。同时,也感恩回过头来落地生活的自己。愿,美好如约而至。
金群,医学院里走出来的86年女青年,出生于安庆,现居宁波。爱好读书和瑜伽,受过系统的医学教育和瑜伽培训,目前就职于某医院检验科。作者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在体悟生活的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看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从而完成了生命的一次又一次华丽蜕变。
第一部分 迷/ 001
第一章 迷茫期/ 003
急急忙忙赶往哪里 003
蜂窝中的人们 004
世界里的世界 005
套娃之家 006
脚下最拥挤 007
徒步寻找 008
供养自己 010
看见自己 011
聊天 011
面朝太阳 012
生活的最高境界 013
会合点 014
最明亮清澈的安放处 014
随记 015
把生活过好 022
回归 023
低频只是为了下一个高频 024
承受幸福的能力 025
敢想 026
悠闲与无聊 027
小打小闹 028
做好自己的父母 032
随记 033
独思 034
岁月静好 035
问自己 036
一幅画 037
主心骨之语 038
认可他人 038
享用 039
二则 041
现实与梦想 042
人际交往 043
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同时进行 044
宁静致远 044
修心 045
无声的电波 046
海上夕阳 047
路还得自己走 048
甲板歌王 049
涌和浪 050
积累的情绪 051
似看非看才是真看 053
制造翅膀 054
我与工作的七年之痒 055
平日里 056
平凡里的生活 057
直看向未来 058
第二章 成长期/ 060
思想 060
情感 061
“有意义” 062
救人 063
低头 063
谁的错 064
轨迹 065
潜能 069
拖 070
自制餐 071
都好 072
够了 074
低调不等于低落 075
一根白头发 076
只能知我所想 077
没有尝试,怎知不喜欢 079
照镜子 080
梦想间接带来的好处 081
一小时一放空 082
现实照进来 083
土壤与成长 084
责任 085
没有被困住的心 087
在重复中修行 088
爱上了你,大海 089
看高山 090
站在下面看 090
路途 091
心坐标 092
调味剂研究法 093
流淌 094
与大海的对话 095
质疑 096
回望 097
流淌的梦想 098
解脱的人 099
保养 100
被扰乱的心 101
喜悦之球 102
言语 103
你觉察过大脑自动出现的音乐了吗? 104
爱与时间 105
独立的个体 106
真切 106
人生之河 107
不执着 108
当下最美 110
原来迷茫是因为爱自己 111
站在岸上看 112
心定了 113
第二部分 中/ 115
第一章 提炼/ 117
第二章 原点/ 120
不选 120
心大 121
暖家 122
循环 122
安定 123
开了 123
体验 124
规律 125
他爱 126
心动 127
内在的富足 128
当下 129
成为 130
共振 131
愧对 131
前往 132
选择 133
意义 134
种子 136
提拉 137
回眸 138
自滋 138
柔软 139
平衡 140
绘心 141
映射 142
美好 142
通透 144
落地 144
梦醒 145
穿梭 146
跳出 147
心与皮 148
第三章 点滴/ 150
锦囊 150
精神 151
成功 152
清单 153
Love Life 154
或许 155
气和 156
感动自己 157
回归 158
一生 159
“赚” 160
家务 160
中年 161
无用 162
安放 162
栖息地 163
遇见 164
展望 165
高度 165
眷顾 166
本原 167
拥抱 168
抬头 169
心念 170
回看 171
空间 172
白发 172
旋涡 173
螺旋 174
生活 176
心层 177
节点 177
第三部分 转/ 179
众家 181
通风 181
心画 182
心自由 183
平和圈 183
三合 184
单一 184
觉知 184
塑造 185
种子 186
口欲 186
空档期 187
清理 188
接纳 188
活得像个人 189
变化 190
接纳 190
循环 191
空心 192
呈现 192
生死 193
境地 193
静慧 194
反向 194
演戏 195
握不住 195
回归 196
温柔以待 197
证明 197
和解 198
回旋 199
均衡 199
心性 200
榜样 200
改命 201
通畅 202
小窗 203
至简 204
觉知 204
拿手 205
时效性 207
平淡 207
清明 208
大美 208
回归 209
感恩 210
幸福 210
慈悲 211
扫尘 211
轻盈 212
向前 213
定标 213
内外 214
选择权 214
思想 215
一时的触点 217
第四部分 新/ 221
触点提炼 223
全新的自我 224
附文 我的平凡的世界/ 225
原生家庭 228
出生 233
求学 237
恋爱 249
成家立业 252
结婚生子 257
新家庭 267
自我实现 271
感恩 276
做好自己的父母
什么叫“做好自己的父母”呢?当你失败了、受挫了,你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呢?你会不会自我攻击,自我贬低、自我苛责,认为自己很糟糕?会不会不能原谅自己,与自己过不去?如果是的话,那么当你成为父母后,你的孩子犯错或失败时你也会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认为他不行或者他不够好,你会像对待犯了错的自己那样对待他,也教会他这样对待他自己。
当听到别人对你的评价或否定甚至攻击性言语时,你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呢?认同别人,怀疑自己,觉得自己很糟糕,就如别人认为的那样?甚至否定自己,攻击自己?还是能够把对方的视角包含进来,理解对方为什么有那样的看法,但不完全认同,依然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依然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及“问题”背后的原因所在?要坚持做自己,做自己喜欢的,并且心甘情愿地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按照自己的生命节奏蜕变为更好的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如果你过于认同别人所有的声音,就无法做自己,你也不会允许孩子做他自己。你会让他和你一样,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而活得特别累。一旦这样,面对孩子有任何我们认为“不好”“不妥”的行为时,我们更加会想要去改变他纠正他,因为我们爱他,认为是为他好,而觉察不到此时眼睛没有看到的地方。我们的视角越窄,看到的“问题”就越多,人也会变得越来越焦虑,就会“毁人不倦”地“打扰”和“控制”我们的孩子。
所以,我们并不一定要等到有了孩子才知道自己是不是合格的父母,当我们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就已经可以知道答案了。
流淌的梦想
梦想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必要给它贴上高尚的标签。这样去想你就会轻松释然一些,至于最后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当初我写作,也是想通过写作让自己走出来,并把自己走出来的心路历程告知大家,希望可以让大家借鉴。
对我而言,写作是为了更好地剖析自己,更好地自我反省,成为更好的自己。离开了这个主题的写作,为了写作而写作,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和存在的作用。把写作当成是度日的一种方式,当成是成长的一种途径,这时候会发现它不是梦想,只是成长的阶梯。
这样去想的时候,我豁然开朗。本来写作这个梦想像是一块巨石压在我的身上,现在一下子把这个巨石卸了下来,感觉很轻松。梦想是生命流淌的一部分,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其实它本身也是现实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日常生活所组成的一个人生阶段。没有必要为了梦想抛弃现实生活,在生命里流淌的梦想才可以走得更远,才能持续更久。
写到这里,我基本上已经抚平了因马上要上岸生活所带来的不适应感和焦虑感,转而变成了欣然接受和看透之后的从容。可以确信,上岸之后,自己可以在这两者——生活与梦想之间转换。把每一天的生活过好,让其顺畅地流向明天,流淌出梦想,不再顾此失彼,而是相得益彰,如此甚好。
2018.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