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人类文明取得的丰硕成果,得益于近代启蒙运动中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解放,同时也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得益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的概念源自创新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分析了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和作用。1912年,美国学者Joseph Alois Schumpeter(约瑟夫·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经济发展是以创新为核心的演进过程。若没有创新,经济则是静态的、没有发展和增长的活动,经济之所以不断发展,是因为在经济体系中不断地引入创新。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分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其中,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 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是指多方主体通过协同创新机制的共生作用,以新产品、新方法、新市场、新材料、新组织的方式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最终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个科技创新过程可分为成果形成阶段、成果转化阶段、成果推广及应用阶段。
成果形成阶段一般包括理论研究阶段和技术开发阶段。理论研究阶段主要是对基本理论的研究,一般由研究机构、高校完成;技术开发阶段主要对市场需求信息、成果相关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进而立项决策,再投入一定的资金、设备、人才进行成果的改进。该阶段基本完成了理论到技术的转换,一般由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企业的研发部门共同合作完成。
成果转化阶段是科技成果由理论向实践进行转化的阶段。首先根据市场需求信息进行成果可行性分析,然后投入一定的资金、设备、人才等进行试验开发,形成实验样品,再根据市场需求信息进行样品的市场前景分析,向有市场前景的样品投入资金、设备、人才等资源,最后,将其转化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或服务。这个阶段一般由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企业、中介机构等共同合作完成。
成果推广及应用阶段是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的阶段。首先,将转化后的商品或服务交给企业,由企业做一定的包装,接着向其投入资金、设备、生产人员等资源批量生产,再投放市场获取相应的利益。这个阶段主要由企业完成,主要完成技术产品向商品产品的转化,并向市场进行输送。该阶段成果的表现形式为商品或服务。
从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的过程并不是单向进行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所需的产品服务后,需要对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到科技成果的基础研究阶段,进行技术的改进与创新,进而研发出更有价值的产品。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实现方式。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进行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为新产业等的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是将科技成果转化成市场所需的商品或者服务,进而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包括科技成果的转和化两个过程,分别代表科技成果转移、转让的流动和科技成果性质变化的演化过程。具体来讲,转指科技成果的使用权或所有权发生转移,以科技成果的商业转让、产学研合作、向公共科研机构的衍生企业转让等形式为主;化是指科技成果发生质的变化,即科技成果经过试验被深度开发和应用的具体化、实用化、商品化和产业化过程。在现实生产活动中,化包括科技成果的小试、中试、产品化、商品化、产业化等。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科技成果转化是指这个复杂系统工程的实现过程。鉴于科技创新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国家不断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在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的基础上,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大程度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要素
前言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经理人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中,人才是第一关键要素。国家于2015年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及2016年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均指出,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人才既包括科学家、技术人才、企业家,也包括技术转移管理人员,如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等专业技术转移性人才。
技术经理人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在国际上是公认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成立了大量的技术经理人行业组织,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意识到发展技术转移国际从业标准的重要性,通过组建国际行业联盟和开展考试与资格认定工作,掌控技术转移的国际人才资源,进而在世界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获取战略竞争优势。2018年12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引入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技术经理人作为国家高层次职业化技术转移人才,以专业化的素养能力为基础,以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为使命,将在我国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当前的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是指高校和科研院所创造的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这其中融合了知识世界的学术规则和经济世界的市场规则。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与市场化,技术含量高,同时涉及法律、管理等,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与市场化过程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相关科研人员拥有对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同时投资人、专利代理师、资产评估师、技术经纪人等多种角色相继出现,并发挥相应作用。在整个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中,不同类型和角色人群的理念、出发点、利益点各异。技术经理人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实务能力,把这些相关人员聚合在一起,使其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共同实现科技成果价值的最大化。技术经理人通过契约或雇佣关系,对科技成果进行经营管理,以实现学术和知识资本的利益价值最大化。可以说,技术经理人就是为了这个使命应运而生的。
正是因为要全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把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所有相关主体聚合在一起实现科技成果价值的最大化,所以技术经理人需要具备所有相关领域的知识与能力。具体来说,由于技术经理人经营管理的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科技成果,而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成果的产生主体,因此,技术经理人应该是受高校和科研院所委托以契约关系对科技成果商品化进行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他们既要懂科技成果的技术,又要懂市场经营,更要具有协同合作的精神;他们是兼具多种素质的高级管理人才,既要对市场有深刻理解,也要对成果和资金的对接过程有很高的领悟力,还要有强大的战略策划能力;他们能够对项目进行包装、营销和实时跟踪,促进项目最终取得成功。
技术经理人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对所负责的特定专业技术领域熟悉、精通;他们只有对技术的研究开发、试验、试制、规模生产的全过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提供深层次的服务。与此同时,技术经理人还要了解,并掌握研发相关科研成果的教授、专家的主体情况;关注学术前沿科研成果,在相关的学术领域具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关注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产业转化潜力的技术成果,能够挖掘有潜力的青年人才。由于科研成果转化最终要参与到市场经济中,所以技术经理人必须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掌握与自己从事业务相关的金融、财会、统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促进企业购买技术,技术经理人需要熟悉相关技术用于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产品质量、工艺标准及管理情况。此外,由于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于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技术经理人要对国家、地方及学校出台的相关产学研政策理解透彻,善于同政府部门打交道。技术经理人要能正确运用各种科技、经济政策,调查商品可行性的市场情况、供应状态及发展趋势。
作为新时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国家亟需的高端复合型的专业化人才,技术经理人的培养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技术经理人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新类属发展,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在新时代的产物。现代职业经理人是凭借其经营管理能力而获得报酬的人,担当并胜任经理职务的人必须具有经营管理的能力,不具备此能力的人是没有资格成为经理人的。即使在职业经理人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能否形成合理的经理人生成机制的关键在于经理人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与造就。而职业经理人获得经营管理能力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做中学,另一种是教育培训。所谓做中学就是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通过向有经验的人学习,或者通过更具体的分工而逐步积累形成经营管理能力,这种途径在职业经理人产生之初占多数,在现在经营管理中仍然占比较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管理的需求增多,各种管理的共性逐步被人们所意识,大家在对具体管理知识抽象的基础上形成了一般管理共识,于是社会上兴起了专门从事研究、传授这种知识的职业即管理教育培训。管理教育培训成了孵化现代职业经理人的摇篮,大大加快了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步伐。因此,技术经理人的培养形成了将做中学和教育培训两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更能有利于培育和造就经理人经营管理能力,而仅仅依靠一种途径难以培养和造就出多方位,优秀的技术经理人。
- 本书结构框架
基于新时代国家赋予技术经理人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要求,本书系统介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工作规律、发展历程、政策生态、经验做法,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形势,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主体、技术交易、创新创业和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障,总结了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所需要具备的共性专业常识和核心能力,为国家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均在正文之后的参考文献中进行了著录。此外,本书还提供了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具有参考和学习价值的推荐书目,以满足技术转移从业人士自我学习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