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理论阐述深度结合实例的写作模式,同时穿插一些趣味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读者轻松厘清关于企业的种种现象,并明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底层逻辑。全书共六章:第一章阐述管理到底是什么;第二章阐述谁是管理者;第三章分析战略的要件是洞见;第四章阐述对组织的认知;第五章分析了创新场论;第六章阐述企业文化为什么越来越重要;第七章分析个体实践方式;第八章阐述企业理性。
在企业管理方面,五花八门的商业模式、各执一词的管理理论,还有巨量的管理经验、成功案例等,企业管理者到底该如何选择,如何经营企业?本书深刻地回答了企业管理者的困惑,成为一流的企业管理者的关键,在于认知,关于企业管理的认知,而不在于学会了多少管理招式,或者拥有怎样的管理经验。认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切是怎么回事。没有认知,那就还处在一种蒙昧状态,并难免盲从
和盲信、偏听和偏信;认知错误,则所有的努力就都可能是错的;认知到了,才能看明白并正确把握很多事情。把事情做对,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
件;但首先,我们要知道怎样是对的。本书关于企业管理及认知的高度概括的论述,可为读者指点迷津,帮助我们认清企业管理的本质,从而成为一流的企业管理者。
前言
成为一流的企业管理者的关键,在于认知,关于企业管理的认知,而不在于学会了多少管理招式,或者拥有怎样的管理经验。认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切是怎么回事。没有认知,那就还处在一种蒙昧状态,并难免盲从和盲信、偏听和偏信;认知错误,则所有的努力就都可能是错的;认知到了,才能看明白并正确把握很多事情。把事情做对,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首先,我们要知道怎样是对的。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说:很久以前,有人给过我非常宝贵的教导,如果你在最高标准上做了正确的事情,利润就会随之而来;如果你有正确的策略,如果你有合适的人,如果你的公司有正确的文化,你会做出正确的产品,你会做正确的市场营销,在物流制造和分销方面你会做正确的事,如果你把这些都做对了,利润会随之而来。乔布斯说得当然很对,但实现它需要一个前提,即我们要能把事情做正确,做到最高标准上的正确,我们要知道何为正确而这来自认知,深刻的认知。
认知,亦是在真理的层次上讨论问题。对事物背后的结构、秩序和规定性的洞察,赋予我们正确的思路、方向和做事的方式,赋予我们进行评判的标准,向我们明示应然是什么,正如那海上的灯塔给人一种正确的指引,给我们一条心里的航线。认知让我们可以接近于正确。认知清楚了,该怎么做其实就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事了。世界运行在某种规定性之下。世界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井然有序,杂乱无章只是一种观感。达到真理世界的高度,你也就不容易再在现实世界中犯错(包括那些无谓的错误 ),也不会在一些事情上游移不定。
企业终究都是在自己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构建,认知决定我们的实践水平和成效。也唯有认知型实践模式可以让我们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正如 SpaceX 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所说:如果我们能够提高全世界的认知水平,并且做一些能扩大认知范围和规模的事情,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提出正确的问题,并变得更加开明,这是真正唯一向前的道路。
清楚的认知,可以使我们达到一种管理上的清醒状态,可以使我们在管理上的努力首先是在正确的路径上。正确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当我们还没有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的时候,走上正确的道路本身更是意义重大。路径正确让我们获得整体上的最高效率。能把事情做对,我们就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人。
超级成功者无不是在认知上出色的人,无不是认知型的。如果留意观察那些优秀企业家的谈话,你会发现他们重点谈论的都是对事物的认知,包括观察、分析、领悟以及对真相的发现。认知性习惯和认知性能力,差不多是卓越者的标配。就像苹果公司现任 CEO 蒂姆·库克所说的那样:总是提出各种问题,想要探知事物是如何运行的,好奇人是如何思考的,总在问为什么、怎么回事之类的问题。
认知还可以清除那些观念上的淤泥,让我们回归正确的思维和实践模式。是河道就会产生淤泥,企业管理学也不例外。如果我们把一个学科比喻为一个河道,则可以看到,企业管理学的发展,是在不断地拓宽它的知识体系,但也在不断地制造观念上的淤泥在传播和学科教化功能的作用下,一些观点性的东西会被广泛接受并默认为正确,即沉积下来;而其中有一些可能是错的,或者说是有问题的,它们就成了企业管理学河道中的观念淤泥。错误的观念带来观念上的错误,进而发展成行为上的错误,更糟糕的是,它还让人意识不到这种错误。
长期以来,对企业管理的认知又都是该领域最短缺的(心理)元素;到处传播的是关于企业管理的经验、观点、模式、策略、工具和方法。我的前两本书《管理即企业设计》和《战略性生长:该如何经营企业》中,包含了对企业管理的诸多基本问题的认知的论述,但是分散在各个部分,不是很聚焦,也没有充分展开。我越来越认为有必要再专门著书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太重要了,尤其是对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们而言在学习者心理的作用下,他们教条化地接受了许多外来的东西,并将其视为当然和圭臬,认知和认知性心理元素的短缺现象更为明显,观念的淤泥也更为深厚。
从解决认知问题入手,也是管理者素质提升的最有效、最高效的路径。唯有认知可以让我们更接近于正确,唯有认知可以重塑我们自己认知没有变,心智模式没有变,我们其实就还是原来的我们。认知可以拓宽我们的管理视野,没有更开阔的视野,我们也驾驭不了更大、更具复杂性、更高级的系统。认知构成我们的意识准备,没有那个意识,在面对问题和一个情境时,就不会产生什么想法,或者就不会产生那样的想法。意识准备很重要,意识是行为(包括意识行为)的先导。我们观察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与我们的认知能力有关。一个建立起那种认知体系的人,也更能对别人的东西进行审视和吸收,并不被大量的碎片化知识所左右。
认知缺失,亦不能进行自我诊断,就如一个病人,只是感觉到疼或发烧(症状)了,却并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更不清楚病因和病理,当然也无法进行自我救治。实践中有很多企业都能说出自身的问题(其实是症状,这个可以经感受而获得),可就是拿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原因就是他们并不知道问题的实质和根本原因。
本书的功能之一是,帮助管理者们把企业管理的一些基本问题(issue)认知清楚、认知到位,帮助现有的管理者们进一步提升,帮助管理新手快速和高水平地进入角色。企业是企业的管理主体,提升企业的认知层次、管理者素质和在管理上的自为能力,才是企业管理问题的最基本、最务实有效的解决方式;企业是一个自我管理单元,管理是作为一个主体的企业的一项基本职能,企业自己应该是一个专家(而非业余)水平的企业管理者。
真正的管理学应该是以认知为中心,而不是以策略和方法为中心,更不能是以经验和观点为中心;在认知缺位的情况下,我们甚至都无法对一种方法的好坏和一个观点的对错做出评价。企业作为一类实践已经如此广泛和重要,对企业管理的研究也早已是汗牛充栋,但是关于企业管理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包括管理的属性、范畴、底层逻辑、原理和框架,却至今仍未弄清楚,关于企业管理的认知这个领域至今少有人开拓。我想通过这本书补上这个部分,并为企业管理找到一些可以确信的东西和可以作为基点的东西,为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的企业管理学的建立和整个企业界走向更高水平的管理实践打下一个基础。
最后,感谢我的研究生同学黄敏,他资助了本书全部的出版费用。感谢他对我的资助,更感谢他对管理学研究事业的资助!
王明春
2023 年 12 月 15 日于上海
王明春,1969 年出生,经济学硕士。上海智栈企业管理事务所创始人和首席管理学家。企业管理的科学主义者和实践主义者。拥有20 多年的管理咨询顾问生涯。致力于重建企业管理学和建立关于企业管理的底层知识体系。多年扎根于对企业管理进行系统性的基础研究,著有《管理即企业设计》《战略性生长》等。
目录
1 管理到底是什么
1.1 管理是被对它的需要定义的
1.2 管理行为的两种成分
1.3 管理方法管理
1.4 管理设计的逻辑过程
2 谁是管理者
2.1 大管理和小管理
2.2 机器与人为模式的平衡
2.3 管理层管理架构的问题
2.4 直接管理主体原则
3 战略的自我决定论
3.1 战略的要件是洞见
3.2 战略的自我决定的特征会越来越明显
3.3 要有战略运营管理意识
4 创新场论
4.1 创新是一种场的产出
4.2 工程师主导
4.3 走出体制
4.4 主题性与创造性惯例
5 最重要的还不是组织方法的问题
5.1 组织跟随战略?
5.2 企业社会系统是组织功能的基础性构成
5.3 正确理解组织
6 个体实践方式
6.1 企业都是以个体的方式发生的
6.2 是必然也是应然
6.3 自我设计和管理者素质理念
7 企业理性
7.1 理性高于知识
7.2 企业理性的构成
7.3 企业理性提升的两个路径
后记 王明春的企业管理学